【中信建投策略】一个视角:从苹果特斯拉看AI发展

admin1年前研报472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建投客户中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您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核心摘要         

核心观点

AI 有望成为第五次通用性技术浪潮,推动生产进步并改变生产 方式,当前来看算力成为 AI 的“产能约束”,短期或难以大面 积铺开。在关键算力短期难以突破的情况下,目前国内能融入 AI 产业链的企业,可能是以偏向数据底层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积累了深厚资金实力和用户基础的头部公司为主,重点关注云 计算、存储、数据资产等方面。长期来看,半导体卡脖子对 AI 产业发展形成关键制约,算力独立自主路线受国家支持,重点 关注半导体设备、AI 芯片设计、IDC 服务器等方面的突破。


苹果产业链发展历程:十年一代更迭

苹果公司:高端定位聚焦本土,引领创新培育全行业产业链。

产业链:0到1阶段业绩迎来短期爆发。着眼于A股苹果产业链公司市场表现来看,超额收益主要出现在2009-2010年、2013-2017年、2019-2020年,分别对应智能手机行业初期爆发、快速成长、成熟饱和三个阶段。0到1阶段,大陆企业依靠劳动力成本和良率控制等配套优势早早切入,业绩迎来短期爆发。2010年间歌尔股份和德赛电池股价均实现最高超过200%的涨幅,但爆发阶段的业绩增速难以持续,在2011年间歌尔股份和德赛电池股价均出现了震荡或回调。

另一方面,苹果核心供应商的身份,也可能带来“彼之砒霜”陷阱。目前智能手机行业处于成熟饱和阶段,产品端耐用度提升但创新不足。产业链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大陆公司所处产业价值链位置偏低。


新能源车产业链发展历程:2019年踏入从1到10突破征程

特斯拉:由高到低、由本土到海外,“补贴式渗透”三步走。

产业链:早期政策驱动公司业绩飙升。随着2012年的纲领性规划出台,2012-2013年间我国新能源车产业政策从城市试点走向区域试点,推广范围由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在此背景下,2013年比亚迪实现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约580%,从2012年底到2014年初,比亚迪股价最高上涨接近280%。但公司2014年业绩出现同比下滑,股价随之回落。

2019年起,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从1到10的成长阶段,中国本土产业链也真正逐步发展壮大。着眼于A股动力电池产业链公司市场表现来看,2019-2020年在市场乐观预期以及充沛流动性的推动下行业估值提升,2021年开始盈利兑现,深耕技术多年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逐步崛起


AI:第五次通用性技术浪潮,从“西学东渐”到“独立自主”

目前AI产业发展进度大致符合爆发阶段(0到1)的规律特征:产品足够创新但相应配套不足,应用场景并不明朗,因此渗透率提升缓慢,行业标杆往往选择高端化和本土化的产品经营策略;资本市场预期乐观,短时间内可能出现业绩爆发但难有持续,因此市场更多表现为拔估值,持续时间可能几个月到一年左右维度,部分公司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先行导入

风险提示:新兴技术发展存在不确定性等。


一、苹果产业链

1.1 发展历程:十年一代更迭

2000s:3G通信网络问世,移动互联时代崭露头角。21世纪初,通过全新的网络架构和技术体系,3G在商用初期上网速度可达2Mbps,相较2G文本时代的64Kbs大幅提升,图片、语音得以成为主要媒介载体,美欧国家和中国分别在2003年、2009年前后开启了3G商用。但3G商用初期渗透速度有限,主要是由于:1)3G在发展初期的技术不够成熟,理论最高速度的2Mbps需要被多个用户共享,因此实际上网速度仍然受限;2)3G时期的移动互联网业务没有完全发展起来,功能比较单一,3G手机上网对用户的吸引力不足;3)这一阶段的手机仍以满足通信功能为主,设计上与互联网的业务需求不匹配。因此该阶段,3G网络主要承担无线上网的用途,主要载体为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等,限制了3G网络的渗透。这一阶段,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一直未突破20%,国内渗透率在3G技术进一步成熟的中后期才开始发力提升。

2010s:4G通讯技术与下游应用的相互催化。2011年前后,4G陆续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开始商用,随后中国在2014年开启4G时代。4G与3G相比,在传输速度上有着很大的提升,智能手机对4G服务的支持使视频、游戏等应用生态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由桌面端向移动端的转移,催化了4G在全球主要国家的渗透。基于3G时代的应用场景探索,再依托4G的传输速度,智能手机为消费者带来了的社交、娱乐、消费等各项活动的颠覆性体验,功能机大面积被替换,智能手机、移动应用等下游应用行业进入4G红利时代。在2010s的4G时代里,全球智能手机渗透率迅速爬升,2015年即已突破70%,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也在2016-2017年附近达到顶峰水平,中国则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便实现了4G对3G的渗透率替代。

2020s:5G终端+应用综合渗透率慢于4G周期。相比4G,5G具有低时延、高可靠、低功耗的特点,得益于前期技术积累,我国也从3G时期的落后者、4G时期的跟随者变成5G时期的引领者,于2019年发牌投入使用,5G基站、终端、用户数量迅速铺开。然而5G在C端应用没有激起明显水花,从提供超高清视频、浸入式游戏等角度来说,4G速率也能满足基本需求;从配套应用来说,5G还无法赋能千行百业的需求,因此从终端和应用的综合渗透角度来看,5G的渗透率不及4G。

1.2 苹果公司:高端定位聚焦本土,引领创新培育全行业产业链

苹果手机高端定位聚焦本土,引领创新的同时培育全行业产业链。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与当时热销的屏幕+键盘+3G手机不同,初代iPhone搭载多点触控显示屏和虚拟键盘,虽然只能支持2G网络,但起售价仍高达499美元。2010年被认为是重新定义了iPhone的iPhone4发布,起售价达到649美元,2017年发布的iPhone X起售价进一步攀升至999美元。苹果公司对其手机产品的定位属于高端产品,叠加早期产能受限,苹果早期经营重点聚焦美欧本土高端市场,2009年发布的第三代产品iPhone 3GS才首次引入中国,FY2010亚太地区除日本的营收占比达到13%,FY2011突破20%、FY2015突破30%。另一方面苹果专注于旗舰产品的创新,在硬件设计、系统交互、配套应用等方面引领手机行业潮流。与此同时,苹果培养出了全套的行业分工体系和成熟的产业链各个环节,为后续“华米OV”等厂商的崛起和4G智能手机的快速普及渗透打下了重要基础。

手机产品生态持续贡献利润,苹果股价一路上行。苹果手机几乎从推出开始就广受市场的认可与好评,并且得益于高端定位、轻资产制造的产品策略,苹果公司利润率水平持续维持高位,叠加应用生态也持续贡献收入,苹果公司的利润持续增长,股价一路上行。从2009-2022年的长周期视角来看,苹果公司利润增长近20倍,估值提升30%左右,股价则增长了近50倍。

1.3 产业链:0到1阶段业绩迎来短期爆发

着眼于A股苹果产业链公司市场表现来看,超额收益主要出现在2009-2010年、2013-2017年、2019-2020年,分别对应智能手机行业初期爆发、快速成长、成熟饱和三个阶段。

2009-2010年,智能手机行业处于初期爆发阶段,即实现0到1的突破。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在于,划时代性的iPhone4/4S发布,国内3G实现商用。从市场表现来看,这一阶段苹果产业链行情表现主要依靠估值驱动。

2013-2017年,智能手机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即实现1到10的突破。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事件在于,标志性的iPhone6/6S发布(也是苹果迄今最畅销的机型),国内4G实现商用,“华米OV”等厂商市场份额快速崛起。从市场表现来看,这一阶段苹果产业链行情表现主要依靠盈利驱动。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对比申万消费电子指数(市值加权)和Wind消费电子指数(等权重),可以发现在本轮行情中后期后者表现逐渐疲弱,说明在行业成长阶段出现了龙头胜出的情况。

2019-2020年,智能手机行业处于成熟饱和阶段。这一阶段行情首先由5G引起市场想象,随后全球大放水以及国内资金抱团,共同推升行业估值;而行业基本面方面,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进入下行大趋势,5G在C端应用上创新颠覆性不足,行业竞争格局趋于稳定,叠加国内厂商在价值链环节上处于偏低位置,导致天花板较低。因此即使在疫情的背景下消费电子产业相对大盘具有盈利优势,本轮行情仍然呈现以估值驱动为主的特征。

0到1阶段,大陆企业依靠劳动力成本和良率控制等配套优势早早切入,业绩迎来短期爆发。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以及生产管理和良率控制等方面的优势,2009-2010年前后,歌尔股份、德赛电池等公司便陆续加入苹果供应链合作阵营。在苹果业务体量和销量预期的带动下,大陆供应商进入业绩快速扩张期。2009上半年公司股价因为业绩不振未有表现,三季度开始来自苹果的订单大幅增加,业绩环比大幅改善,2010年业绩大爆发引起股价开始第一次大幅走牛,2010年间歌尔股份和德赛电池股价均实现最高超过200%的涨幅。但爆发阶段的业绩增速难以持续,在2011年间歌尔股份和德赛电池股价均出现了震荡或回调。

苹果核心供应商的身份,也可能带来“彼之砒霜”陷阱。由于苹果对产业链的议价能力较强,并且在战略上培养多个供应商相互制约控制成本,国内以模组供应业务为主的厂商盈利水平偏低,甚至普遍出现下行趋势。欣旺达获得苹果iPhone 3和iPod 20%的电池订单,但在iPhone4时期,苹果将电池供应商变更为德赛电池。相比于欧菲光被踢出苹果供应商名单后的一蹶不振,欣旺达在失去苹果订单后积极发展国内手机厂商业务,降低大客户依赖度过于集中的风险,并进军动力电池领域,综合来看利润率水平和股价表现反而超过德赛电池。

目前智能手机行业处于成熟饱和阶段,产品端耐用度提升但创新不足。目前智能手机实用性能与消费者应用需求相配,加之耐用度延长,市场趋于成熟,缺少上升空间。虽然智能手机在硬件上创新速度不减,性能表现越来越优异,在软件上的应用生态越来越丰富,全面屏、曲面屏、无线充电、玻璃机壳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消费者感官体验,但是整体创新边际效益降低,由于配套通讯技术应用端没有完全兑现,5G应用场景和应用生态的颠覆性不大。

产业链竞争格局基本稳定,大陆公司所处产业价值链位置偏低。目前我国对苹果产业链的参与虽然在数量上有所提升,但是在价值占比上仍不及一些发达国家。以iPhone12 Pro为例,根据Fomalhaut估算,韩国、美国、欧洲厂商的零组件制造价格占比均超过20%,日本和中国台湾的占比均超过10%,而中国大陆厂商的占比仅4.6%。从环节来看,大陆厂商主要负责电池(德赛电池和欣旺达)、声学器件(瑞声科技、歌尔声学等)、组装(立讯精密、富士康、比亚迪电子等)等环节,天花板比较低。

二、新能源车产业链

2.1 发展历程:2019年踏入从1到10突破的征程

2019年起,新能源车踏入从1到10突破的征程。随着全球能源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发展新能源汽车现在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但在2019年以前,全球新能源市场仍处于政策驱动期,由于新能源汽车本身的使用场景并未出现颠覆性的变化,叠加配套设施建设不完善,以及汽车本身偏大宗耐用消费品的属性,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新能源车渗透率几乎都在5%以下。2019年起,随着相关技术逐渐进步以及相关配套逐渐完善,新能源车开始转向车型驱动的市场化阶段,渗透率开始上行,2022年12月全球主要国家渗透率接近25%,其中中国和欧洲地区渗透率高达约35%。 

2.2 特斯拉:由高到低、由本土到海外,“补贴式渗透”三步走

由高到低、由本土到海外,特斯拉“补贴式渗透”三步走培育爆款产品。2006年马斯克提出Master Plan:第一阶段向超级富豪推出高价、小批量的跑车;第二阶段用挣到的钱向富裕的消费者推出中等价位、中等批量生产的汽车;第三阶段再用挣到的钱向普通大众推出低价、量产的汽车。2006年7月特斯拉正式推出采用锂电技术的超跑Roadster,起步售价9.8万美元,标志着特斯拉正式切入汽车赛道。

2012年6月特斯拉第二阶段产品Model S正式交付。Model S定位中大型豪华轿车,起售价5.74万美元,2014年1月Model S正式进入中国,起售价73.4万元,含税价格则突破百万。Model S一经推出便大受好评,2012年末Model S预定量从推出时的520辆上升至15000辆,2013年Model S全球销量达2.23万辆,在美国中大型豪华轿车市场的市占率超过奔驰S系、宝马7系等老牌豪车品牌,排名第一。

2016年4月特斯拉第三阶段产品Mode 3正式发布,并于次年开始交付。在此之后,特斯拉全球扩张加速,在多地建设工厂。2019年特斯拉全球销量超30万辆,创造新记录,其中Model 3依托电子电气架构、辅助驾驶、OTA升级、用能充能、续航电耗、综合性价比等多个方面的出色表现,全年销量达稳居全球首位,单车型市占率高达12.7%,成为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乘用车乃至乘用车的明星车型。同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始建设,并于年内顺利投产实现交付。到2022年特斯拉已经拥有四座超级工厂,其中上海工厂Model 3/Y产能超75万辆,加州工厂Model 3/Y、Model S/X产能分别达55、10万辆,柏林和德州工厂也已投产,产能持续爬坡中。2017年Model 3开始交付前,特斯拉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占比从未突破15%;2020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投产后,特斯拉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占比突破20%。

三步走战略成效显著,特斯拉扭亏为盈,股价实现两轮行情。Model S的交付标志着特斯拉进入从0到1的爆发阶段,2013年Q1特斯拉发布了首份盈利的财报,净利润达到了1125万美元,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广泛关注,股价出现第一轮攀升,涨幅接近7倍。2014-2018年间,新能源车渗透率提升进展缓慢,因此即使特斯拉收入快速增长,但PS估值持续消化,股价基本横盘震荡。直至2019年Model 3畅销及全球各地超级工厂逐步投产,特斯拉真正进入从1到10突破的阶段,股价迎来第二轮上涨周期,股价上涨超过16倍,2020年特斯拉实现全年扭亏为盈,2021和2022年归母净利润则分别达到了55亿美元、125亿美元。

2.3 产业链:早期政策驱动公司业绩飙升

2013年政策驱动背景下,比亚迪利润实现5倍增长。2012年,国务院印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对技术路径、产业目标、基础设施、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进行了系统的规划。2012-2013年间,海外特斯拉Model S引爆市场关注的同时,我国新能源车产业政策从城市试点走向区域试点,推广范围由公共领域向私人领域。在此背景下,2013年比亚迪实现归母净利润5.5亿元,同比增长约580%,从2012年底到2014年初,比亚迪股价最高上涨接近280%。但公司2014年业绩出现同比下滑,股价随之回落。

2019年起,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从1到10的成长阶段,中国本土产业链也真正逐步发展壮大。在特斯拉现象级产品铺开的背景下,特斯拉全球化供应趋势加强,国内多家零部件企业进入特斯拉供应链,其中宁德时代成为了特斯拉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重要供应商,构成了特斯拉国内供应链关键一环。与此同时,国内新能源市场同样迎来高速成长期,新能源车销售渗透率由2019年1月的4.2%提升至2022年12月的33.7%,本土新能源车企产销高增,产业链各环节逐步壮大。

着眼于A股动力电池产业链公司市场表现来看,超额收益主要出现在2019-2021年。具体来看,动力电池行业也呈现出先拔估值、后盈利兑现的特征。2019-2020年,在市场乐观预期以及充沛流动性的推动下,行业PE估值从25倍附近快速提升至120倍上方;在2021年行业PE估值收缩30%的背景下,盈利兑现支撑行业指数仍然上涨约65%;2022年由于资金面紧张,行业PE从接近90倍的位置下行至30倍附近,但由于盈利增长,行业指数仅下跌约33%。

宁德时代技术领先奠定龙头地位,产业链布局巩固护城河。宁德时代成立于2011年,原为ATL动力电池部门,2012年成为华晨宝马供应商,一举打响品牌知名度,之后开始持续拓展国内下游车企,与上汽、北汽等客户达成合作意向,并于2017年超越比亚迪成为国内动力电池龙头,但此时宁德时代装机仍以国内为主。在逐步开拓市场的同时,宁德时代持续研发新型技术、布局上下游产业链,从而扩大竞争优势、打造成本护城河。技术方面,宁德时代以终端对续航、安全性、价格等需求痛点作为切入点,公司从材料、结构两方面对电池技术进行创新迭代,率先布局钠离子电池、LMFP电池以及CTP、CTC技术等。上下游产业链方面,宁德时代垂直布局锂电产业链上下游,通过合作研发保证技术优势,战略合作保证供应链稳定,深度协作实现共赢。从锂镍矿上游资源开发商,到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研发生产商,再到下游整车制造商和电力储能设备供应商,宁德时代或多或少通过合资参股或者成立全资子宁德时代的方式参与到以动力电池为核心的上下游中。

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持续增长,宁德时代凭借技术与原材料成本优势打开海外市场,进入特斯拉、宝马、戴姆勒、大众、日产等车企供应链。2021年,特斯拉成为宁德时代第一大客户,占其出货量的比例从5.6%大幅提升至17.5%。2022年宁德时代实现营收3286亿元,同比152%;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93%。其中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91.6 Gwh,位居全球第一。

国内新能源车市场蓬勃发展,不仅带动了特斯拉产业链企业发展,同时促进了国内新能源汽车品牌崛起,深耕新能源技术多年的自主品牌比亚迪迎来高速增长期。1995年公司于深圳注册成立,起家于手机电池。2003年公司收购秦川汽车,正式进军汽车行业。经历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先后自主研发掌握传统动力总成技术、新能源汽车“三电”核心技术。我们把公司汽车业务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3年-2007年):汽车开发探索阶段。公司收购秦川汽车,首款车是秦川汽车留下的福莱尔。经过一定的研发经验积累2005年公司推出真正意义上的首款自主车型F3。

第二阶段(2008年-2013年):燃油车放量,新能源汽车初露萌芽。公司于2008年推出F3之后的第二款车型F6。同年公司还推出了 F0以及首款新能源汽车F3DM。此后,公司开始投放多款燃油车型:G3、M6、L3 等。2011年,公司开拓SUV市场,推出首款 SUV车型S6。同年,公司推出涡轮增压+缸内直喷+双离变速器的动力总成技术TID。

第三阶段(2014年-2019年):新能源汽车崛起,龙头地位确立。2013年12月,公司推出首款王朝系列产品秦DM,自此,公司拉开以新能源汽车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大幕。2015年推出搭载第二代DM技术的唐,新能源产品线逐步扩展,先后推出e5、秦EV、宋 DM/EV、元EV等。2018 年唐DM迎来换代,全新的Dragon Face设计+第三代DM技术使唐再次成为爆款。截至2019年,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共有14款车型系列。2014年-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复合增速约62%。

第四阶段(2020年-现在):技术升级,刀片电池与DM-i技术双轮驱动。公司通过刀片电池技术解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通过DM-i超级混动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2020年3月29日,公司线上召开“刀片电池出鞘·安天下”超级发布会,正式推出自研的新一代磷酸铁锂电池——“刀片电池”,解决行业安全性的痛点。2021年1月,公司正式发布DM-i 超级混动系统,缓解插电混动汽车行业成本高、馈电油耗高等痛点。随着刀片电池和DM-i混动系统的发布,公司旗下车型逐步换装新技术。技术迭代驱动,公司开启新一轮产品周期。2022年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186.35万辆,同比209%,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

三、AI:第五次通用性技术浪潮,从“西学东渐”到“独立自主”

总结消费电子和新能源车产业的发展规律可以发现:

1) 爆发阶段(0到1):行业特征为产品足够创新但相应配套不足,应用场景并不明朗,因此渗透率提升缓慢,行业标杆往往选择高端化和本土化的产品经营策略;资本市场预期乐观,短时间内可能出现业绩爆发但难有持续,因此市场更多表现为拔估值,持续时间可能几个月到一年左右维度,部分公司可以凭借自身优势先行导入;

2) 成长阶段(1到10):行业特征为产品持续迭代升级,配套也逐渐完善,应用场景得到落地,产品开始从高端向大众渗透、从本土向全球渗透,因此渗透率出现迅速提升;公司业绩在这一阶段开始兑现,同时大概率出现龙头集中的现象,可能形成3-5年维度的市场主线,也是投资体验最好的一个阶段;

3) 成熟阶段(见顶饱和):行业市场空间饱和,行业内竞争格局趋于稳定,产业链价值链参与程度决定公司的天花板上限。

AI有望成为第五次通用性技术浪潮,推动生产进步并改变生产方式,目前AI产业发展进度大致符合爆发阶段(0到1)的规律特征。过去几个月随着GPT-3.5、GPT-4的发布以及插件集的引入,统一平台(大语言模型)+插件(软硬件接入)的生态系统已逐步形成,全球互联网迎来的不再是简单的数字经济应用创新,而是进入新时代——人工智能时代。AI的发展与微处理器、个人电脑、互联网和手机的诞生一样重要,它将改变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所有行业都将围绕AI重新定位,企业也将通过使用AI获得竞争优势。这次人工智能浪潮的颠覆性影响,其根本原因在于两点:1)从信息科技创新的角度来看,AI模型、算法和算力的进步使得AI训练所用的数据在数量和质量上的重大突破;2)从市场化的角度来看,巨大的下游应用场景逐渐出现落地的可能。

当前来看,算力成为AI产业的“产能约束”,短期或难以大面积铺开。包括ChatGPT在内的AI大模型在训练和推理阶段都需要大量算力的支持,这也是国内外亟需解决的技术难点。参数越复杂全面,用于训练的数据量越大,模型的泛化能力越强,在问题回答时的准确性和覆盖面越高。自Transformer模型推出后,AI模型的参数和训练数据开始以每年一个数量级的速度增长。市场调查机构TrendForce发布的报告显示,如果以英伟达Ampere A100 GPU的算力来计算,ChatGPT需要至少3万块Ampere A100,如果全部按零售价计算,OpenAI仅在处理器这一环节就需要投入高达4.5亿美元的成本。此外光是让大语言模型运行起来需要的电力能源成本也同样惊人,3万块Ampere A100的功耗加上目前的用户访问量,平均每天对应的电费高达4.7万美元。此外AI大模型对于算力的需求不仅存在于训练阶段,在各场景推理任务中也需要。因此大规模智能算力基础设施是各科技公司训练AI大模型的前提,也就成为AI领域竞争的关键要素。

因此在关键算力短期难以突破的情况下,目前国内能融入AI产业链的企业,可能是以偏向数据底层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了深厚资金实力和用户基础的头部公司为主,重点关注云计算、存储、数据资产等方面。近日英伟达CEO黄仁勋也表示将通过中国云服务商提供AI超算能力,英伟达所供应的Ampere和Hopper芯片会通过中国云提供商,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这些企业提供落地的能力。另外,英伟达也宣布了DGX Cloud计划,将面向商业客户开放用于开发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超级计算机,几乎任何企业都可以用云租赁的方式,使用这些强大、但成本昂贵的设备。这对于中国公司而言,是使用上更便宜的算力,参与到大语言模型的市场竞争中的好机会。

长期来看,半导体卡脖子对AI产业发展形成关键制约,算力独立自主路线受国家支持,重点关注半导体设备、AI芯片设计、IDC服务器等方面的突破。目前来看,中芯国际7nm有望迎来量产,华为日前表示14nm以上EDA工具已基本国产化,“东数西算”工程的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仍在加速建设。在英伟达受到美国SEC出口限制指令的背景下,海外高端产品供应受阻,寒武纪产品将获得更多发展机遇。寒武纪第三代云端AI芯片已成功导入阿里云等多家头部客户,算力AI芯片思元590快速迭代中,边缘产品线已推出边缘AI芯片思元220和边缘智能加速卡。

风险提示

新兴技术发展存在不确定性,关键技术突破存在门槛,国内技术投产情况存在不确定性,下游应用场景落地可能不及预期;产业属性存在差异,产业规律或存在适用性限制,历史规律可能出现失效;海外局势动荡,地缘政治冲突问题尚未完全解除;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面临经济下行、通胀高企,或对外需造成扰动,主权债务风险可能加大;中美关系或反复,美国对华政策存在超预期风险;国内宏观经济、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存在超预期波动的可能性


 欢迎联系我们  

中信建投策略研究团队
陈果   首席策略
张玉龙   联席首席策略
徐建华   智能量化策略组首席
权益策略组
陈果   首席策略
[email protected]
张雪娇   行业比较
[email protected]
  夏凡捷   大势研判  
[email protected]
何盛   大势研判
[email protected]
姚皓天   大势研判
[email protected]
  李家俊   行业比较  
[email protected]
 郑佳雯   行业比较 
[email protected]
新股策略组
张玉龙   联席首席策略
[email protected]
  邱季   新股及前沿研究 
[email protected]
赵子鹏   新股及前沿研究
[email protected]
毛晨   新股及前沿研究
[email protected]
   
xujianhua@csc.com.cn
王程畅  智能量化策略
[email protected]
陈添奕  智能量化策略
[email protected]
说明:本报告源自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策略团队所公开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详见报告原文证券研究报告《一个视角:从苹果特斯拉看AI发展》
报告发布时间:2023年3月30日
报告来源: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拥有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分析师:
陈   果  SAC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1120006
张雪娇  SAC执业证书编号:S1440521120007
李家俊  SACS1440522070004


免责声明
本订阅号为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权益策略研究团队运营的唯一订阅号。
本订阅号不是中信建投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载内容均来自于中信建投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或对报告进行的跟踪与解读,订阅者若使用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而对其中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误解。提请订阅者参阅中信建投已发布的完整证券研究报告,仔细阅读其所附各项声明、信息披露事项及风险提示,关注相关的分析、预测能够成立的关键假设条件,关注投资评级和证券目标价格的预测时间周期,并准确理解投资评级的含义。
中信建投对本订阅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等仅代表来源证券研究报告发布当日的判断,相关研究观点可依据中信建投后续发布的证券研究报告在不发布通知的情形下作出更改。中信建投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订阅号中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观点。
本订阅号发布的内容并非投资决策服务,在任何情形下都不构成对接收本订阅号内容受众的任何投资建议。订阅者应当充分了解各类投资风险,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订阅者根据本订阅号内容做出的任何决策与中信建投或相关作者无关。
本产品仅为中信建投所有。未经中信建投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发、翻版、复制、发布或引用本产品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亦不得从未经中信建投书面授权的任何机构、个人或其运营的媒体平台接收、翻版、复制或引用本产品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陈果A股策略

本文链接:https://17quant.com/post/%E3%80%90%E4%B8%AD%E4%BF%A1%E5%BB%BA%E6%8A%95%E7%AD%96%E7%95%A5%E3%80%91%E4%B8%80%E4%B8%AA%E8%A7%86%E8%A7%92%EF%BC%9A%E4%BB%8E%E8%8B%B9%E6%9E%9C%E7%89%B9%E6%96%AF%E6%8B%89%E7%9C%8BAI%E5%8F%91%E5%B1%95.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

相关文章

享科技创新之红利,乘景气回升之东风——景顺长城创业板综指增强投资价值分析

享科技创新之红利,乘景气回升之东风——景顺长城创业板综指增强投资价值分析

导读▪ 创业板均衡布局A股创新和成长型公司:创业板改革深化,进一步定位创新、成长特性。为落实二十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建设好创业板、试点好注册制,2022年12月30日深交所出台《创业板企业发行...

A股市场5月第3周(5.14-5.20)因子周报

A股市场5月第3周(5.14-5.20)因子周报

A股市场5月第3周(5.14-5.20)因子周报——A股宽基普涨,成长风格走强要点Ø    A股宽基普涨,小市值、成长风格强劲上周A股宽基全面上涨,港股市场表现低迷。中证全指涨0....

动量、预期调整因子表现较好

动量、预期调整因子表现较好

摘要 因子IC跟踪IC方面,最近一周,季度ep、季度roe、季度roa等因子表现较好,小市值、90天分析师覆盖度、Beta等因子表现较差;最近一月,季度ep、季度roe、90天内预期调整均值...

路博迈基金首只公募产品成立【国信金工】

路博迈基金首只公募产品成立【国信金工】

  报 告 摘 要  一、上周市场回顾上周A股市场主要宽基指数全线上涨,中小板指、科创50、创业板指收益靠前,收益分别为4.49%、4.45...

估值红利风格表现优秀,南、北向资金均为大幅净流入——投资宽角度周报

估值红利风格表现优秀,南、北向资金均为大幅净流入——投资宽角度周报

风格动态配置跟踪从本周表现来看,估值、红利风格表现相对强势,整体表现较为稳健,但盈利、成长等风格有效性持续走低。北向资金周跟踪净流入行为:北向资金转为大幅净流入,本周净流入147.81亿元。从资金结构...

CCER重启在即,绿证新规影响几何

CCER重启在即,绿证新规影响几何

投资要点2023年8月17日,北京绿色交易所发布通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系统即日起开通开户功能,接受市场参与主体对登记账户和交易账户的开户申请,CCER市场重启进程更进一步。自2023年7月7日...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