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清净:谁还在关心四季报?

admin6个月前量化大V468

对公募基金来说,国内与海外最大的差别在于从业年限较短。

大部分基金经理在市场中浸润的时间还比不上股票江湖的大V。

再加上A股开市时间本来就短,基本上每次牛市和每次熊市的成因和表现都是“不一样”的。

这就导致了我们可以用来“刻舟求剑”的“舟”,本身就很有限。

2018年虽说对基本面感到悲观,但就跌了一年,咬咬牙过去了;

2011-2013年调整时间虽然长,但经济增速依然很快,大家对未来不迷茫。

而这波熊市,调整时间长,调整深度大,对经济的预期又比较谨慎,可以说是之前每次熊市都没有过的经历。

基民在挣扎,基金经理其实也在思考新的投资范式。

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我们一起承受。


主动权益的挣扎

2023年包括现在,市场整体是很魔幻的。

大成徐彦说“一些神奇的概念像魔法一样出现,以致于只有靠魔法才能把握,而另一些原本古朴的概念,竟然也开始渐渐魔幻起来。”

经济预期不够乐观,导致各式各样的主题炒作搭配盛行,也给原本简单的低估值、高股息赋予了“日渐主题化”的色彩。

这些机会不好抓,而有基本面支撑的权重股的杀估值、杀业绩甚至杀逻辑,让绝大部分主动权益基金经理的处境越发尴尬,出现了去年全A一半以上的股票在涨,但偏股基金爆亏14%的惨剧

过去大家给成长股高估值,是相信未来有现金流能够折现,未来的盈利十分乐观。

但现在大家抛弃成长股,是觉得“未来现金流的两鸟在林,不如当期现金流的一鸟在手”。

正如张坤所言,“或许暗示市场不再认可这些公司的成长性,反而预期一些公司会成为价值陷阱。”

在这个环境下,一方面大家对主动权益很失望;一方面对如何合理地介入主动权益很难拿捏。

对于前者,银华李晓星这样写道——

“在过去的二十年当中,主动基金累计的超额收益是不低的。

诚然,随着市场参与者的越来越成熟,主动基金的超额也会逐步下降,但我们认为,22年、23年以来连续两年的跑输,更多的是在对2019-2021年大幅超额的均值回归。

主动权益的超额一般是出现在大的行业盈利周期向上的阶段,比如2013-2015年的TMT,2017-2020年的消费升级,2020-2022年的新能源。

说穿了,主动权益的超额也是有周期的,在一个牛逼的基本面大爆发的增量主线行情中,主动权益可以卷信息密度,卷研究深度,然后在业绩上大有作为。

但主题投资盛行、景气主线缺失,主动权益的灵敏度远弱于游资、量化,也就容易变成其他人的血包。

就算主动产品苟住了正收益,但因为投资者没法准确权衡基金经理的业绩持续时间和收益来源,很可能在错误的时间申购,最终选对了产品但肉没吃到,反而挨了揍。

这就像大成徐彦所说的“基金跑赢了基准,但连续第二个季度下跌;全年苟且取得了正收益,但年中的申购却最终亏损。”

主动权益的投资,的确很难很难。


美股定价锚的失效

2023年,是国内投资者第一次这么用力的研究海外。

曾经我们给国内企业的对标对象就是美股,所以阿里是亚马逊,腾讯是脸书,招商银行是富国银行,茅台是可口可乐。

认为可见的将来,我们也会像拥有美股这样的市场。

但现在我们逐渐意识到,全世界只有一个美股,并且不论估值、股东回报,还是市场生态。

我们很难在短时间内复现美股。

就像大成刘旭在四季报写下——中国现在很多竞争力清晰的大公司,如果静态的看估值水平,确实比美股相对应的标的要便宜,从而得出有吸引力的结论。

但两个显著的风险却是“从股东回报的角度看,这些中国大公司的治理水平有待提高,企业家受到人性的驱动往往还有在不同领域资本开支的冲动,而不是进行充分的股东回报;并且美股公司的估值水平可能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参照对象,如果参考其他发达资本市场的市净率会发现,当下中国,日本,欧洲大体上在接近水平上。”

虽然跟美股比我们现在确实便宜,但和其他市场比也真的没有太多估值优势。

所以,对“全球配置”为根本出发点的外资来说,A股只是配置的一环,很难获得资金持续的偏爱。

这是事实,只有看清了现实,认清了自己,才好做出更合适的价值判断。


高股息过不过火

随着我们从高成长经济体降速,最直接的影响一定是越来越多“成长股”的消失。

睿远赵枫也认可“在一定阶段内盈利复合增长超过名义GDP增速一倍的企业数量大约会占整体上市公司数量的10%左右,如果未来名义GDP增长中枢在5%,那么意味着同期盈利复合增速超过10%的公司已经是成长公司中的佼佼者。反观价值股,如果股息率能够达到7%左右,同时伴随一个小个数的盈利增长,那么投资者的回报也能达到10%左右。在接近的预期回报率下,相对于二鸟在林的成长股,一鸟在手的价值股似乎更有吸引力。

红利我们是认可的,高股息现金流的逻辑,我们也是接受的。

关键问题是A股盛行的主题炒作,是不是放大了红利尤其是部分顺周期品的“优点”,而忽视了周期品的波动。

继三季度首次提示红利风格的风险之后,易方达的杨嘉文继续知行合一。

在风格上,关注红利因子过去三年获得较大超额收益后的风险,特别是行业盈利能力也与经济运行高度相关的板块。

这两天红利低波也在释放风险,我觉得红利策略的波动,其实值得大家思考。

但如果我们不是简单的博弈风格,而是以红利策略为选股标准去挑选竞争格局稳定,现金流充裕的公司,那么自下而上的高股息个股,毫无疑问是一座富矿,是值得大家来挖掘的。

广发均衡增长的冯汉杰认为,既然要“投资红利类公司,那么标准就是对其提供的包含股息率在内的综合回报是否感到满意,而非其是否有资本利得的回报空间。”

说白了,看得是每年分红有多少个点,而不是短期股价能涨多少个点。

这是一种绝对收益思维,股价弹性不是投红利的人该考虑的事。

假如一家公司股息率是10%,那么能拿到10%我接不接受是我要考虑的,而不是红利风格是否适合当下的市场环境。

“在本基金目前的组合中,依然持有部分类似红利的稳健标的,当然也包括其他标的,都是出于对个体隐含回报的判断,而非对任何风格或行业的判断。”

不博弈,不押注,不轮动,纯粹从个股回报的逻辑出发,假如没有二级市场纷扰的股价,我们就是去投资实体企业,那每年看得是什么?就是分红。

其实,这也是一种单纯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价值投资思维。

价值投资这个词,近几年被A股玩坏了。

但我始终觉得不管在哪个市场环境里,买能赚钱、赚真钱、愿意真金白银分红的公司,结果都不会太差。

每个投资人对市场的理解不一样,打法当然也不一样,有人跟随市场,有人坚守自我,但归根结底,“价不价投”不重要,能自洽、能赚钱就好。


市场在变,基金经理要不要变

除了红利,去年北交所、微盘股也表现亮眼。

一些基本面无甚依托的公司大放异彩,代表市场的主导力量正在发生改变。

用嘉实精选平衡的董福焱的话说,“似乎市场在新的维度下重新寻找定价体系。毕竟‘人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当旧的意义之网黯然退去,新的意义之网也就应运而生。定价之锚的切换本质是交易环境、活跃资金性质的变换,在操作上,有必要因地制宜地采取应对措施。”

曾经,在基金重仓股的贝塔行情里,外资+公募掌握了资金的边际定价权,所以公募重仓股就是市场的主线,并且行情走得很长。

而现在掌握定价权的是游资,市场轮动明显加速。

董福焱的精选平衡是平衡型基金,产品对回撤的要求本身就更高,所以他的思路绝不能是死扛,也就变成了做右侧、严格执行交易纪律止盈止损,对市场冷暖的转折保持更高的敏感度。

但不同体量的基金经理,能选择的打法注定也是不同的。

在这几年的逆风局市场环境里,百亿大基金明显更“固执”。

他们能选择的,或许也只能是在自己笃定的方向上继续坚守。

张坤继续坚持他的高质量选股,享受前几年的估值溢价,也承受现在的杀估值。

只好寄希望于远期,“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能够逐年上升,中国能够成功迈入中等发达国家,那么这些公司的长期成长性依然具备。”

刘格菘继续坚持等待光伏组件的产能出清,对光伏说一句保持乐观。

风光过,也低落过。


贝塔容易回归,可阿尔法永远稀缺

这几年最深刻的教训就是无处不在的均值回归。

不管是金融投资还是实体经营,在贝塔向上时过于激进和乐观,把整个行业贝塔的力量归因给自己。

当潮水落去,发现全都在裸泳。

行情很难熬,但日子总得一天天去熬。

未来,基金投资肯定是有前途的,但丰富的是工具和策略,出圈的是基金公司大平台和团队。

基金经理的出清,或者是伪阿尔法的出清,肯定是会来的。

这里用中泰资管姜诚的季报做个结尾吧——

真正的α是稀缺的,多数被市场认为是α的,经时间检验后往往是披着α外衣的β。

所以,我们对未知的未来时刻保持敬畏,时刻跟自己较劲,时刻判断自己的判断,希望借助勤奋的挖掘和低廉价格的保护,能获得长期合宜的回报。



无需重复添加,已经有北落微信,直接私聊领取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韭圈儿

本文链接:https://17quant.com/post/%E9%9A%BE%E5%BE%97%E6%B8%85%E5%87%80%EF%BC%9A%E8%B0%81%E8%BF%98%E5%9C%A8%E5%85%B3%E5%BF%83%E5%9B%9B%E5%AD%A3%E6%8A%A5%EF%BC%9F.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当“养老”遇到“36计”,投资会有什么不同

当“养老”遇到“36计”,投资会有什么不同

近期的市场跟天气一样,有点冷!问了问身边的朋友,大家的风险偏好出奇一致,都变成了“只要不亏就好”。可你们几年前却不是这么跟我说的,那时候可是“满仓干!不翻倍不卖。”后来我才发现,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并不是...

知识真的值钱

知识真的值钱

现在我们的期望值不高,所以今天的市场除了北证50大跌以外,其他主流宽基指数跌幅均没有超过1%,而且上证指数和上证50还是上涨的。主流宽基指数中领涨的上证指数涨0.15%、上证50涨0.06%;领跌的北...

买基金最害怕的事情

买基金最害怕的事情

买基金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在许多基民心中,除了遭遇类似 2018 年、2022 年这样的单边大熊市之外,莫过于心爱的基金经理离职了。是的,过去一年多时间,我们经历了太多优秀基金经理的变动。正是经历过...

说真话的基金经理,值得关注,必须珍惜

说真话的基金经理,值得关注,必须珍惜

之前公布了 2023 版的“不抱团基金组合”,就有读者希望我聊聊徐治彪。的确,从 2021 年的不抱团组合,到随后的 EarlONE 组合,徐治彪的基金,与林英睿、姜诚,可谓是构成了我的底仓铁三角。林...

多因子量化随笔:一、筛选党和排序党

        研究多因子量化一段时间发现一个问题:和玩技术分析的兄弟们很难沟通了。他们对轮动的逻辑不理解,我对他们的操作对随意性不感冒,聊天的时候有时难免上火...

巴菲特今年悄悄花82亿美元买了Pilot!看似“无聊生意”背后,藏着电动车的大野心……

巴菲特今年悄悄花82亿美元买了Pilot!看似“无聊生意”背后,藏着电动车的大野心……

点击上方音频,立即收听本文↑↑↑根据2023年2月25日发布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年报,伯克希尔于2023年1月31日耗资82亿美元收购了Pilot 41.4%股权(以此计算的企业估值为198亿美元)。实际...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