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点燃先进制造业的新引擎

admin1年前研报601

导读






1、智能制造,点燃先进制造业的新引擎。

1)智能制造正当时,助力先进制造业行稳致远。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和趋势,通过深度融合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实现自动化、高效率和灵活性。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方向,智能制造与先进制造紧密融合,为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撑。这一发展方向受到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持,成为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增长的基石。

2)对标海外各国,智能制造大势所趋。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世界各国的主战场,对标美国、德国、日本,国内制造业仍具有提升的空间,而智能制造被认为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唯一选择。

3)“多点开花”,智能制造投资价值凸显。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了多个关键层面,包括应用层、执行层、网络层和感知层。这些层面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使智能制造得以实现。机器人:智能制造时代的主力军,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力成本上升,“机器替人”长期需求日益提升,并且工业机器人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工业互联网:5G的特性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化、无线化、智能化、归一化”的发展趋势相契合,能够满足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要求;高档数控机床:智能制造体系的核心装备,政策推动、下游需求、企业技术进步多重因素推动国产数控系统进口替代;智能仓储:打造智能工厂的关键产线,其设备渗透率较低,未来市场空间广阔。

2、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930850.CSI)发布于2016年7月20日,旨在反映智能制造主题上市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

1)指数表现:长短期业绩优异。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近6月,近1年业绩及自基日以来的累计收益超越了沪深300、中证500、万得全A等主流宽基指数。

2)指数流动性充裕:2020Q1至2023Q1,指数区间日均成交额为507.85亿元,流动性充裕,可容纳较大规模资金。

3)市值分布:偏向大中盘风格。

4)行业分布:覆盖电子、计算机、机械等行业。

5)个股分布:重仓股覆盖智能制造行业龙头公司,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近40%。

6)指数特征:盈利能力优秀。指数的ROA高于上证50、沪深300、万得全A等主流宽基指数。

3、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018124)是永赢基金旗下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于2023年5月4日成立,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智能制造主题板块的投资工具。基金自成立以来业绩表现优异,在先进制造主题基金中排名第一

风险提示:板块表现不达预期风险;本基金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预期风险收益水平较高;指数与基金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

一、智能制造,点燃先进制造业的新引擎

1.1

智能制造正当时,助力先进制造业行稳致远

国际金融危机后,许多国家对制造业在推动贸易增长、提高研发创新水平和促进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纷纷提出制造业国家战略,如美国的《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德国的“工业4.0计划”和日本的《制造业白皮书》等,制造业正重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面对各国的战略举措和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中国也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明确提出智能化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的结合点,是中国先进制造的主攻方向。

智能制造(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并非突然出现的概念,而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最新形态,其正在成为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方向、新趋势。根据工信部在2016年发布的《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生产方式,涵盖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它具备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生产模式。

相对于传统的固定式生产模式,智能制造采用单元化制造的方式,通过分散控制实现自主化生产,并借助无线通信技术实时追踪位置信息,从而解决了传统固定式生产模式中的一系列问题,例如流程化、人与机器通讯受限以及无法监控位置信息等方面的挑战。综上所述,智能制造具备以下三大优势:

1)高生产速率:智能制造采用自动化和数字化技术,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高度自动化和高效率。通过自动化设备、机器人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生产线的高速运转和无人化操作。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和实时监控可以优化生产流程,并快速响应生产需求变化,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2)高产品质量:智能制造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机器视觉和数据分析,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从而降低人为错误和缺陷的发生率。自动化的生产设备能够精确执行生产任务,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此外,智能制造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反馈机制,实现对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3)高生产弹性:智能制造采用单元化制造的方式,即将生产过程划分为多个可独立运作的单元,各个单元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协作和通信。这种灵活的制造方式可以实现生产线的快速调整和重组,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当产品类型、规格或需求发生变化时,智能制造可以通过重新配置和编程实现快速转换,而无需进行大规模设备和生产线的调整,从而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二十大会议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性,并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报告中提出了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等目标。这意味着“制造强国”在实现“新型工业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智能制造作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主攻方向,其发展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制造业在全球的地位。工信部在《“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我国智能制造发展的路径、具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这是我国推进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家间的产业竞争将更加激烈,因此,坚定不移地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将成为我国应对外部竞争的基石。自2015年至今,国家层面已颁布多项相关政策以促进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这不仅充分体现了政府对制造业重要地位的确认,也彰显了当前制造业对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的紧迫需求。

1.2

对标海外各国,智能制造大势所趋

智能制造是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世界各国的主战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在经历了互联网泡沫和经济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纷纷认识到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和强国之基。同时,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为各国提供了发展和转型的机遇,进一步推动了智能制造的兴起,成为各国争夺竞争优势的新战场。

1、美国:“工业互联网”战略,依托先进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落地。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深刻意识到制造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因此采取了“再工业化”战略。为此,美国在危机后推行了一系列措施。在2014年12月,美国正式实施了名为“国家制造创新网络”的计划,旨在构建制造业的基础平台,促进产业、政府、学术界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形成创新的智能制造生态体系。同年3月,多家美国大企业共同成立了“工业互联网联盟”,旨在通过创新推动全球工业互联网和工业系统标准的发展。此后,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制定了“工业互联网参考架构体系”,为实现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的工业互联网战略不仅限于制造业,还扩展至能源、交通等其他工业系统,注重软件、网络和大数据等方面对工业领域服务方式的转变。这表明美国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战略思考不仅局限于生产过程的优化,还关注整个工业体系的协同发展。

2、德国:“工业4.0”战略,推动制造业实现智能化转型。

德国拥有强大的制造基础,制造业一直是推动德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在2013年4月,德国工业4.0工作小组向政府提交了《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报告,该报告大力推动了CPS(信息物理系统)的发展和应用,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进一步在2015年3月,德国工业4.0平台发布了“工业4.0参考架构体系”,成为工业4.0的引领者。

从必要性来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德国制造业面临严峻的内外挑战,工业4.0成为德国制造业在物联网时代保持全球领先地位的重要战略。从可能性来看,在德国国家创新体系中,一方面,各种层次的研究机构在基础和前沿领域的研发以及应用技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德国拥有众多被称为“隐形冠军”的中小企业,在特定技术领域具备持续创新的能力。正因如此,德国能够率先提出工业4.0概念,并迅速建立以CPS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工厂。

3、日本:“互联工业”倡议,智能制造是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关键举措。

日本面临着严重的老龄化问题和明显的劳动力不足。根据日本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在日本总人口中的比例高达28.40%。面对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减少等严峻现实,日本在2016年通过了《第五期科学技术基本计划(2016-2020)》,其中提出以制造业为核心,利用ICT物联网技术,致力于打造世界领先的“超智能社会”(社会5.0)目标。

在战略方面,日本政府宣布了实施“互联工业”倡议,旨在通过提高效率和优化制造流程,将日本制造业的优势相互连接,创造新的附加值。在标准制定方面,日本制定了“工业价值链参考架构体系”,提出智能制造是一个系统的系统,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日本还积极推动“物联网+机器人”的发展。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日本不断将物联网等智能软件技术与自动化装备相结合,着力打造智能工厂,实现真正的互联工业。这种整合使得机器人能够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地与物联网相互配合,提升生产效率和质量。

针对中国而言,国内制造业仍存在提升的潜力,而智能制造被视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选择。尽管国内制造业在2004年至2021年期间的增加值占GDP比重呈总体下降趋势,从31.98%下降至27.44%,但与此同时,以国内人均GDP水平作为衡量标准,2021年的人均GDP约为80975.79元(约1.12万美元),低于经济发展规律中要求国家人均GDP超过1.5万美元的标准。这表明当前国内经济正经历着“早熟型去工业化”的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为确保工业发展的势头并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成为必要的选择。这意味着中国需要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以满足新时代的经济发展需求。

1.3

“多点开花”,智能制造投资价值凸显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了多个关键层面,包括应用层、执行层、网络层和感知层。这些层面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使智能制造得以实现。下表中列出了这些层面及其所涉及的软件和硬件。

1.3.1、机器人:智能制造时代的主力军
智能装备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石,机器人及核心零部件前景广阔。工业机器人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多个种类,包括搬运作业/上下料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喷涂机器人、加工机器人、装备机器人、洁净机器人以及其他类型。这些机器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涵盖了从材料和零部件入库到生产再到最终产品出库的诸多环节。

从需求端来看,工业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呈现出火热的态势,并且产销量稳步上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自2015年至202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产量从3.30万台增长至44.31万台,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45%。同时,根据GGII(机器人网)的数据,202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的销量达到30.30万台。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人力成本上升,“机器替人”长期需求日益提升,其次,工业机器人是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工业机器人的运用有助于提升行业自动化水平。与此同时,政策对制造业尤其是核心部件大力支持,随着核心技术的突破及零部件的国产替代,机器人研发进程有望加速。从市场规模来看,随着未来市场需求的持续释放,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预测,2024年工业机器人全球市场规模有望达230亿美元,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115亿美元,其中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市场份额占比有望从2017年的28%增长至2024年的50%。

1.3.2、工业互联网:5G技术赋能下将再上一个台阶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通过对人、机、物、系统等的全面连接,构建起覆盖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新制造和服务体系,为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实现途径,也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

政策推动网络体系建设持续加速,工业互联网市场规模突破万亿。2019年,5G商用牌照正式发放,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及各地方政府陆续出台《“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2-2023年)》、《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规划,助推5G与工业互联网的快速建设以及融合应用,要求到2023年在10个重点行业打造30个5G全连接工厂,打造3-5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我国“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进入快车道,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5G独立组网网络,5G基站总数超264万个,用户数量超过6.2亿户;工业互联网产业规模突破了万亿大关,已建成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工业设备连接数量近8000万台(套)。

 随着5G技术的日益成熟,其“低时延、高可靠、大带宽”的特性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化、无线化、智能化、归一化”的发展趋势相契合,能够满足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要求。高带宽、广覆盖的无线技术成为建设全连接工厂的必要选择,以 5G uRLLC 为代表的高可靠无线技术弥补了传统工业无线速率低、覆盖小等缺点,有望解决传统无线技术可靠性差的问题,推动无线技术逐步向工业生产现场的各个环节全面应用。此外,5G虚拟专网、5G网络分片、5G+TSN等技术在工业互联网领域都有着广泛应用,5G相关技术贯穿了工业互联网外网与内网。随着5G技术的发展,工业互联网也将再上一个台阶。

1.3.3、高档数控系统:数控机床的“大脑”,自主可控促进国产替代

百亿以上市场规模,国产替代空间较大。根据MIRDATA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机床数控系统市场规模达135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58亿元,2022-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5.39%。中高档型数控系统技术难度大,功能、性能和可靠性要求高,全球和国内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日本发那科和德国西门子这两家龙头企业。2020年,发那科、三菱、西门子合计占据约65%的国内数控系统市场份额。

政策推动、下游需求、企业技术进步多重因素推动国产高档数控系统进口替代。

1、 高端制造中许多关键零件的材料、结构、加工工艺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加工难度,必须采用多轴联动、高速、高精度的数控机床才能满足加工要求。因此,高档数控机床是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发电设备制造等领域必需的关键设备,进而带动高档数控系统的需求;

2、 基于新能源汽车续航能力对零件的轻量化有刚性需求,新能源汽车的电驱、电池、电控等“三电”产品和副车架、减震塔、轮等零部件的加工需要大量的多轴、多通道、高速数控机床,这些都将给国产数控系统行业带来发展空间;

3、 自主可控背景下,通过国家主持的“换脑”工程等项目,诸多国产厂商逐步进入到航天军工领域国企的供应链,并为其提供高端五轴数控系统,获得在高端加工领域进行验证迭代的机会,国产厂商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

4、通过多年的技术攻关及创新,国内数控系统龙头企业的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均可达到进口产品水平,且部分产品在加工效率上较进口产品略胜一筹,国产数控系统性价比优势明显。同时,基于进口数控系统的交货周期较长、企业自主可控相关要求以及成本方面的考虑,越来越多的客户有望选择国产数控系统。

1.3.4、智能仓储:渗透率低,未来空间广阔

智能仓储物流系统是打造智能工厂的关键产线,该系统是通过信息化、物联网和机电一体化共同实现的智慧物流解决方案。从构成来看,智能仓储物流系统包括硬件装备和软件系统。其中,硬件装备可按环节分为仓储装备、分拣装备和搬运与输送装备,具体的产品包括立体仓库、堆垛机、穿梭车、输送机、AGV、码垛机器人和分拣机等,主要执行具体的仓储物流操作任务;软件系统是智能仓储物流系统的控制中心,主要包括仓储管理系统WMS和仓储控制系统WCS,负责具体的仓储物流信息控制;从环节划分来看,该系统可细分为智能仓储、智能物流和智能工厂。

智能仓储设备渗透率较低,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据头豹研究所预测,智能仓储设备的市场规模在2026年将达到2665亿元。从智能仓储设备的渗透率来看,目前仍有约49.17%的企业未使用任何仓储物流自动化设备;从智能仓储市场规模来看,根据头豹研究院统计的数据来看,受益于物流行业规模的迅速增长和仓储环节降本 增效的需求不断攀升,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712.5亿元增至2021年的1145.5亿元,CAGR达12.6%,预计2021-2026年CAGR达18.4%。

二、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深度覆盖智能制造板块

2.1

指数编制

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从沪深A股中选取为智能制造提供关键技术装备和核心支撑软件,以及应用智能制造进行生产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样本股,以反映智能制造主题上市公司股票的整体表现。指数以2012年6月29日为基日,以1000点为基点,发布时间为201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具体选样方法如下6年7月20日

中证5G通信主题指数具体选样方法如下:

选样空间:

(1)上市时间超过一个季度,除非该股票自上市[文]以来的日均A股总市值在全部沪深A股中排在前3[章]0位;

(2)非ST、*ST股票、非暂停上市股票。

选样方法:

(1)对样本空间内的股票按照最近一年的A股日[来]均成交金额由高到低进行排名,剔除排名后20%[自]的股票;

(2)选取属于如下中证三级行业分类的股票:机[1]械制造、电气设备、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互[7]联网服务、电脑与外围设备、电子设备、半导体、[量]通信设备等;

(3)选取涉及以下智能制造相关业务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待选样本:

    1、为智能制造提供关键技术装备: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
    2、 为智能制造提供核心支撑软件:工业控制与业务管理软件、大数据与云计算;
    3、智能制造应用领域:电子信息领域工艺与装备等;

(4)在上述待选样本中,按照过去一年日均总市值由高到低排名,选取排名前100名的股票构成指数样本股。

2.2

指数表现:长短期业绩优异,

均超越主流宽基指数

从业绩表现来看,自基日以来,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区间业绩累计收益超越了沪深300、中证500、万得全A等主流宽基指数:截至2023年6月30日,指数区间收益率为239.78%,同期沪深300、中证500及万得全A收益率分别为56.09%、72.83%以及125.82%。

指数短期业绩显著高于主流宽基指数: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近6月及近1年涨幅分别为15.10%及2.02%,均显著高于沪深300、中证500及万得全A同期业绩。

2.3

指数流动性:流动性充裕,可容纳较大规资金

指数流动性充裕:2020Q1至2023Q1,指数区间日均成交额为507.85亿元。2023Q1指数季度日均成交额为581.66亿元,季度日均成交量为22.97亿股。指数流动性充裕,可容纳较大规模资金。

2.4

市值分布:偏向大中盘风格

截至2023年6月30日,指数的成分股自由流通市值合计22182.44亿元,成分股加权平均自由流通市值为504.86亿元。从权重配置来看,指数偏向大中盘风格:流通市值100亿元以下的股票有39只,权重占比为11.88%;流通市值100-400亿元之间的股票有47只,权重占比为40.34%;流通市值在400-1000亿元之间的股票有11只,权重占比33.08%;流通市值在1000亿元以上的股票有3只,权重占比14.69%。

2.5

行业分布:覆盖电子、计算机、机械等行业

按照中信一级行业划分,成分股前三大行业(电子、计算机及机械)的自由流通市值权重合计占比为88.92%。

2.6

指数成分股:重仓股覆盖智能制造行业龙头公司

指数重仓股覆盖智能制造行业龙头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39.31%;指数成分股深度覆盖光学光电、电气设备、半导体等领域智能制造主题上市公司。

2.7

指数特征:盈利能力优秀

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盈利能力优秀: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成分股的总资产净利率(ROA)中位数领先于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万得全A等宽基指数。2023Q1,中证智能制造主题指数的ROA为0.70%,同期沪深300、中证500以及万得全A分别为0.37%、0.56%以及0.40%。

三、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018124):一键布局智能制造主题

3.1

产品介绍

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018124)是永赢基金旗下一只偏股混合型基金,于2023年5月4日成立,基金经理为张璐。基金主要投资于先进制造主题上市公司股票,在力争控制组合风险的前提下,实现资产净值的中长期稳健增值,为投资者提供了布局智能制造主题的投资工具。

3.2

产品表现:成立以来的收益表现优异,

位于同类产品第一

我们从市场上筛选基金全名中包含“先进制造”的基金,将这些基金归为先进制造主题基金。从历史表现来看,永赢先进制造智选自成立以来收益为25.50%,显著高于其他先进制造主题基金的历史收益,区间收益排名位于市场第一。

3.3

基金公司简介

永赢基金,于2013年11月7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注册成立,正式挂牌。永赢基金是由宁波银行和利安资金管理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中外合资基金公司,是一家高起点、高标准且充满活力的公司。公司的经营范围为基金募集、基金销售、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资产管理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业务。公司始终秉承绝对收益理念,树立差异化投资风格,不追求“产品线齐全”,不推崇“规模至上”,而是坚持走“精品”路线,对每只产品精耕细作,力求为投资人赢得最大收益。

截至2023年6月30日,永赢基金旗下管理公募基金117只,资产管理总规模3018.75亿元,非货币型管理规模为2155.82亿元(部分基金类产品未披露2023Q2季报,故按照2023Q1规模统计)。旗下产品涵盖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货币型、QDII等。

3.4

基金经理

基金经理张璐。曾任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量化投资部研究员,2017年4月加入华泰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历任基金量化部资深研究员、基金经理。2022年6月起任永赢新能源智选混合型发起式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张璐当前管理永赢新能源智选A、永赢高端装备智选A、永赢半导体产业智选A等共计5只基金(多份额基金合并计算),在管基金总规模0.82亿元。

风险提示:板块表现不达预期风险;文中提及的基金属于偏股混合型基金,预期风险收益水平较高;历史表现不代表未来。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智能制造,点燃先进制造业的新引擎

对外发布时间:2023年7月5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化]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 ]----------------

分析师:郑兆磊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0080006


联系人:薛令轩

E-mail: [email protected]

--------------------------------------

更多量化最新资讯和研究成果,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平台(微信号:XYQuantResearch)!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XYQuantResearch

本文链接:https://17quant.com/post/%E6%99%BA%E8%83%BD%E5%88%B6%E9%80%A0%EF%BC%8C%E7%82%B9%E7%87%83%E5%85%88%E8%BF%9B%E5%88%B6%E9%80%A0%E4%B8%9A%E7%9A%84%E6%96%B0%E5%BC%95%E6%93%8E.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海通金工】依然无力的指数增强(量化选股周报)

【海通金工】依然无力的指数增强(量化选股周报)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

如何看本轮美国高收益债利差尚未持续上行?

如何看本轮美国高收益债利差尚未持续上行?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

行情二次启动验证,经济信心快速上修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

【中信建投策略】全A单季盈利增速转正,周期/电子/医药有望底部回升——23年3季报业绩分析

【中信建投策略】全A单季盈利增速转正,周期/电子/医药有望底部回升——23年3季报业绩分析

重要提示:通过本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建投”)客户中符合《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规定的机构类专业投资者参考。因本订阅号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中信...

【国君金工】由分歧重归一致,小盘成长新开始

【国君金工】由分歧重归一致,小盘成长新开始

择时观点核心观点:重仓股抛售效应减弱,假外资交易影响临近尾声。市场整体估值中枢下移,海外流动性收紧预期充分定价,后市将是筑底企稳的格局。上周复盘:市场持续避险式调仓,政策预期扰动打破原有格局。在海外流...

基金行业首批“AI交易员”出炉【国信金工】

基金行业首批“AI交易员”出炉【国信金工】

  报 告 摘 要  一、上周市场回顾上周A股市场主要宽基指数全线上涨,创业板指、中小板指、深证成指收益靠前,收益分别为5.93%、4.95...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