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值估算下线的第一天,这事你站哪边?

admin1年前量化大V448
你涨你的,我亏我的。
这是A股目前的生态,结构性牛市走到今天终于变成了结构性熊市,即使像今年指数的表现还不错,可落实到基民身上依然是白给。
故而在这样割裂的市场环境下,作为重要市场参与者的小散们,情绪也愈发割裂。
从年初到现在,小半年的时间值得撕逼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
刚开始炒AI,有没有基本面支撑,是不是炒概念?吵。
主动权益跑不赢指数,还有没有存在价值?吵。
三年封闭期的产品设计是不是割韭菜?吵。
终于,一则基金估值下线的消息,大家的情绪又被点燃,吵得不可开交。

基金经理鼓掌欢迎
先说结论,对净值估算功能下线这件事,我持中性态度,原因在于,“工具无罪”。
其实这也是中学乃至大学辩论队,正方比较青睐的论点。
你把刀交给普通人,那是砍瓜切菜的厨具;而交给杀人犯,也就变成了凶器。
净值估算功能也是一样,交给基金大V,这是观察基金经理有没有风格漂移、赶涨杀跌的重要工具,而放到各大代销平台的评论区,这是“基金经理又偷吃”的批判大会。
“偷吃”这个词,最早是形容老鼠仓的,在A股超额收益比现在更丰厚的年代,基金经理一边拿个人账户买入,而后用基金账户拉升,很赚钱也很“刑”。
随着这些年监管的日趋严格,这些违法案例已经很少了,但“老鼠仓”和“偷吃”这两个有着顽强生命力的词语依然穿越了牛熊周期,活跃在散户口口相传的第一线。

所以站在基金公司的角度,取消净值估算这件事,基本都是清一色的支持。

但我觉得啊,盛总,可能就能乐一会儿,不骂你“偷吃”,取而代之肯定有人骂你“老鼠仓”,因为在某些基友们(指买了基金的朋友)眼里,净值只要一跌,你就是使了坏心思,你就是老鼠仓,你就是不为基民服务。
所以骂肯定还是会挨的,只是角度不同罢了。

专业投资者,痛失追踪“风格漂移”的利器
但毕竟在市场里活跃的不只是基金经理,还有行业观察者和资深套牢者。
对主动权益,最糟心的问题之一应该就是基金经理漂移了。
关于基金经理风格漂移的追踪和定位其实很难,除非出现那种去年还是新能源斗士,坚定拥抱高端制造,今年熬不住all in AIGC的基金经理,不然也不是特别容易观察的到漂移的特征。
不少专业投资者认为,收盘后查看基金实际净值和预估净值的差异,借此判断基金经理是否风格漂移,这样一刀切,对行业观察者和专业投资者弊大于利。
是的,任何一项改革都是会影响一部分人,很难过但也没办法。
但是,选主动权益的前提在于信任这个基金经理,在于承认自己不具备选股能力,在于基金经理所做的选择我们愿意去接受的基础上。
一边不懂选股,一边指摘基金经理的调仓操作,我觉得逻辑不大顺畅。
如果“有幸”选中了赌博型基金经理,那我认为更大的问题在于买入的事前判断上出了岔子,他本就是赌,换到哪个赛道赌都是有可能的,这样的基金经理在一开始我可能更倾向于回避。
如果不是这种情况,其实也无伤大雅。

直销渠道,少了一个卖点
其实预估净值下线这件事,虽然互联网上炒得很凶,但最痛的应该是直销和代销APP。
一直以来,这些APP的卖点之一,就是主打预估净值准确。
预估净值准确为什么是卖点,还不是“吸引”投资者根据当日涨跌幅进行加减仓?
但预估净值准确的背后,是后台抓取基金经理的实时持仓,给出远超季报披露数据所能提供的净值估算,本身就有着很高的合规风险。
如果功能下线,应该会有不少“聪明人”会像求车牌、对暗号一样打起净值估算的擦边球。

这会不会再次进一步加剧合规风险?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最后执行来看,下线净值估算的初衷会不会又错付了?

基民,成熟期与成长期的分界线
说到底,这个功能设计的本源还是因为有需求。
朋友们,大家有一个算一个,你们有没有过盘中看一眼估值,看看是涨是跌以此选择是否加仓的经历?
而如果答案是否,那么恭喜你,对于预估净值本就没形成依赖症,即使下线对你的影响也没那么大。
如果答案是有,那么恭喜你,作为基金预估净值依赖症的病友,依据日度涨跌选择加仓,最常见的症症就是在牛转熊第一波回调的时候,把子弹打光,比如这种情况。
股市真正大级别的顶部和底部,不是根据日度涨跌幅看出来的,错过一天的涨跌,在长期投资中影响真不大,相比之下韭圈儿APP的股债性价比功能反而要有价值得多。
说到底,场外基金净值估算的意义本就没有场内基金明显,净值估算功能下线之后,路径反而更清晰了。
高阶玩家券商开户,网格也好、短线也罢,股票、ETF、LOF自由自在的去场内冲浪,而低阶玩家,就老老实实场外定投,井水不犯河水。
很多问题,本质上是立场不同,最后吵来吵去,都是屁股决定脑袋,也吵不出个所以然。

不是结束,而是开始
基金预估净值下线的初心是引导大家从涨跌跌跌的短期炒作中跳脱出来,形成长期投资的理念。
但今天A股这个生态,跟净值估算的关系应该有多大,其实也说不清。
很多朋友觉得“投资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的一件事,不能因为有人亏了,就迁怒于工具。
道理是这样没错,但现在的环境,大家扪心自问,能真正做到“自己对自己负责”的又有几人呢?
评论区排山倒海地负面情绪,恰恰证明了,我们没有做到买者自负,也没有能力与自己和解。
我有一种预感,估值下线不是终点,围绕这个功能的拉锯战,应该还有的打。
据我不完全统计,各基金公司直销APP的净值估算功能基本上全部下线了,银行渠道六大行、平安、兴业、宁波APP也都下线了,互联网渠道盈米基金的且慢也下线了。
只剩招行、天天、蚂蚁、理财通这几家最大、最头部的平台还能看到这个功能,也不知道后续会怎么操作?
更不知道最后会不会利好我们韭圈儿APP这种根据季报数据计算实时估值的第三方工具类非销售平台。
对于净值估算下线,朋友们怎么觉得?大家知道的还有哪些平台没下线?
是支持还是反对?
平时用净值估算功能,主要是为了做什么?

评论区可以扣起来。

另外,上周跟大家说米斯特李调仓的近况,大家很感兴趣,但猜对的人似乎不多,跟米斯特李商量了一下,周三晚6:30开始,他来跟大家直播,去聊一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预约一下,到时咱们不见不散。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韭圈儿

本文链接:https://17quant.com/post/%E5%87%80%E5%80%BC%E4%BC%B0%E7%AE%97%E4%B8%8B%E7%BA%BF%E7%9A%84%E7%AC%AC%E4%B8%80%E5%A4%A9%EF%BC%8C%E8%BF%99%E4%BA%8B%E4%BD%A0%E7%AB%99%E5%93%AA%E8%BE%B9%EF%BC%9F.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可转债还会跌到大量七八十元的时代吗?

可转债还会跌到大量七八十元的时代吗?

最近一段时间转债市场又传来暴雷的风险,搜特转债可能面临退市风险,风险随之波及到搜特转债,带动了全筑等一批下跌。前两年也是亚药面临退市风险,带动了一批转债下跌到七八十元的价格,回看历史,那是个妥妥的黄金...

你的银行理财 or 短期债基,出坑了吗?

你的银行理财 or 短期债基,出坑了吗?

距离 2022 年 10 月 31 日的“债券闪电熊市”,已经将近半年时间过去了。迄今依然记得,当时朋友圈中可谓是哀嚎一片,尤其是那些平常不怎么买基金的朋友,为银行理财产品或者短期债券基金 1.00%...

10年回首,看消费行业的变与不变

10年回首,看消费行业的变与不变

2013年9月,苹果专卖店的门前排起了长队,大家在抢购崭新发布的“土豪金”配色iPhone 5S。这个原本被称为“吃乔布斯老本”、“土得一塌糊涂”的平庸之作受到了媒体的广泛批判,可没曾想,销量却一路走...

价值投资在国内到底行不行?

jakiegames:这周预支了今年的分红,加仓了洋河、中国平安。今天也卖了一半中广核新能源,等资金回到A,加仓水井坊。至此,持有:腾讯、平安、洋河、水井坊、新城悦服务、中广核新能源、华能水电。两个账...

银行股苦苦支撑 A股,辛苦了但是……

银行股苦苦支撑 A股,辛苦了但是……

这段时间,银行股可谓是劳苦功高。先是 7 月底反弹的急先锋,近期又是抗跌掩护指数下跌的断后部队。这一点,从过去一个月中证银行指数(黑色曲线)与 Wind 全 A 指数(绿色曲线)的走势对比上,看得一清...

是否应该将放租的房子卖掉清偿贷款?

最近跟老婆讨论的一个严肃问题,是否该卖掉放租的这套房。情况是这样,目前在广州,两套房,均有贷款,自住一套贷款余额150万,利率5.8%。放租一套贷款余额90万利率4%,市场价330万左右,租金4400...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