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的命运,在25年前就已经改变

admin2年前量化大V725

1997年11月5日,摩根斯坦利的东亚事业部,一名分析师神情紧张地发送了一封邮件,标题为《All investors leave Korea. Right now.》。
“所有投资者立刻撤离韩国。”
这是韩国电影《国家破产之日》的开场,而这部电影的背景,是1997年,惨烈的亚洲金融危机。
经历了多年高速发展、信贷快速膨胀、本币与美元挂钩且普遍高估的东南亚各国,金融系统已经出现了一丝危机的迹象,因此也吸引到了以索罗斯量子基金为代表的国际游资的围猎。
从泰国开始,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中国台湾、日本、韩国无不受到波及。
对冲基金所到之处,汇市、股市一片狼藉,各国人民辛苦积累了几十年的财富,瞬间毁于一旦。
12月3日,韩国政府接受“进一步放开金融市场、经济结构调整”等苛刻条件获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0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不少心寒的韩国媒体将这一天定义为“国耻日”。
站在当时,中国的资本市场还处于混沌未开的草莽年代,但亚洲金融危机的血雨腥风已经让有识之士意识到,迟早会迈出对外开放那一步的中国,亟需一批专业、规范、能与国际资本抗衡的正规力量。
在这样的环境下,筹划良久的公募基金加快了成立的步伐。

基金兴华,华夏初生

1998年,基金公司还是一个100%的新生事物,让体制内职工丢掉待遇优厚的证券公司“铁饭碗”,从事一家风险很高、待遇却不高的基金工作,是一件非常不讨喜的事。
但就像卖出上涨过高的抱团股,买入低估值潜力股一样,尽管很难,几个有志青年还是选择了闯一闯,去做“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当时的筹备工作十分艰苦,十几个人的筹备组一边装修房子一边从零学习基金知识,又要招聘员工,还得撰写申请报告,所有的工作堵在一起同时进行,不分昼夜地忙碌了几个月。
1998年4月9日,历尽艰辛之后,华夏基金终于成立了。
更令人欣慰的是,证监会批准设立了公司的第一只基金。
“南方基金的开元,寓意盛唐的开元盛世;国泰基金的基金金泰,取自于金色年华和国泰。咱们的基金名字也要够响亮。”
大家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该给华夏基金的长子起一个什么样的名字。
在几十个名字的仔细斟酌之后,他们最终选定了有“振兴中华”寓意的——基金兴华。
也就是从基金兴华开始,华夏基金历经25年的起起伏伏,一路发展壮大。
今天的华夏基金,在管公募基金353只,运作企业年金组合173个,职业年金组合76个,是管理产品及组合最多的基金公司之一,服务超2亿客户,斩获75座金牛奖、58座金基金奖、51座明星基金奖,荣誉等身。
并且,还在朝着指数量化、主动权益、FOF、公募REITs、固收多资产联动的全能投资平台持续进化。
回首25年,他们究竟做对了什么呢?

ETF,创新的第一步

说起未来权益投资的最大方向,即使是小白投资者也能脱口而出“指数基金”这四个字。
确实,参照成熟市场的经验,低费率的指数基金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认可。
而在指数基金方面,华夏基金又有着丰富的产品布局,像上证50ETF(510050)、科创50ETF(588000),以及更细分的芯片ETF(159995)、新能源车ETF(515030)、5GETF(515050)……都是业内规模最大的指数基金。
现在我们都知道ETF是场内交易的指数基金,但在本世纪初,它还是个非常新鲜的玩意,想设计一款ETF,难如登天。
为了开发上证50ETF,华夏基金前前后后准备了三年多。
光是在研发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多达数百个,反复讨论并达成一致的有55个,涉及产品设立、申购赎回、成份股交易和套利等各个方面。
在没有经验可供借鉴的情况下,华夏基金只能一边向海外机构取经学习,一边反复研究怎么在当时的法制框架下,建立起实物申赎的系统。
即使费尽心血,完成了产品的开发、设计工作,销售依然是个大难题。
现在的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当时亲身参与了组织策划ETF销售的全过程。
那时候,基金销售圈有个不成文的规律“有字母有数字的基金难卖”。
而华夏上证50ETF,又有字母又有数字,又在2004年的低迷熊市里毫无人气,发行难度可想而知。
“当时常常是上一场刚讲完,又马不停蹄坐几个小时的绿皮火车去下一个营业部接着讲,着实辛苦。”李一梅日后回忆道。
与此同时,公司总经理也亲自出马,陪着时任上交所总经理朱从玖一路拜访机构投资者和券商老总,希望大家全力参与。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2004年12月31日,华夏上证50ETF公告正式运作,募集资金(含股票市值)54.35亿元,远超同类开放基金10亿左右的募集规模。
2005年2月,上证50ETF在上交所挂牌交易。这一年市场持续下跌,很多机构选择借助ETF抄底,上证50ETF很快超过了百亿份。
也是从那时开始,华夏基金积累了丰富的被动投资经验。
时至今日,华夏基金旗下的被动权益产品规模已经突破3400亿元,涵盖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创业板、科创50等诸多宽基指数,同时互联网、央企、消费等多个细分赛道都有产品布局。在市场波动期间,给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比如2021-2022年,诸多本土投资者就是借道恒生互联网ETF(513330)、恒生科技ETF(513180),抄底中概、南下香江。
华夏基金两员大将,徐猛掌管将近1400亿资金,荣膺掌管将近800亿的资金,两人在指数投资领域实力雄厚,为人谦和,服务了大量的基金投资者。
作为境内唯一一家连续7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奖、唯一一家权益ETF规模连续18年稳居行业第一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的指数投资已全面领先。
除了被动投资,华夏的主动投资也没有落后。

主动权益,成体系的投研团队

今天我们提起主动权益,总会关注一个词——“传承”。
作为业内最早提出并践行“研究创造价值”投资理念的基金公司,华夏历时二十年已经打造了一支专业化、体系化、可复制的投研团队。
回望21世纪第一个十年,华夏基金的成绩瞩目,2001、2002年的偏股混合型冠军是前面提到的基金兴华,2007-2009年的偏股混合型冠军,也都属于华夏基金。
2007年,置身空前的大牛市中,投资者越来越狂热,市场估值越来越高,隐含的投资风险也越来越大。
已经感受到风险的华夏基金在10月9日暂停了一批产品的申购,而10月15日,华夏基金再次召开临时投资决策委员会会议讨论大幅减仓的问题。
经过激烈讨论,投委会做出了“强制性集体减仓”的决定,要求所有主动型股票基金最高仓位不得超过78%,防止市场系统性危机带来的风险。
为了打消降仓后基金经理业绩排名的考核顾虑,公司将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截止到了10月15日。
当天,上证综指突破6000点大关。下午,公司管理的所有公募基金、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的股票类投资组合开始降低仓位。投委会对不愿意减仓的基金经理提出批评,同时再度公告,暂停全部股票基金的申购业务。
次日,上证综指继续冲高6124.04点,但没人会想到,这就是A股上证综指的最高点。
随后,股指一路急转向下,跌到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3点,跌幅高达72.86%,毁灭了无数的财富。
在关键时刻,华夏基金能做出减仓的决定并关闭申购,这其实需要莫大的勇气和责任感,在这种投研文化中一路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从一开始就有着持有人利益优先的基因。
也是在这样一批出色前辈的熏陶下,华夏基金主动权益的实力也被继承了下来。
像华夏能源革新的郑泽鸿,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写过,他是在2019年第二季度到2022年第四季度之间筛选出的平均超额收益最高的基金经理。
像钟帅,又是近两年华夏基金最锐利的灰马基金经理,在同类中小盘风格中业绩出众,从2020年7月28日管理华夏行业景气至今取得了90%的回报,近两年业绩排名同类第一。(数据来源:韭圈儿,对比同类:偏股混合型,截止2023年4月3日)
除此之外,以政治经济学框架为起点,将中观行业比较思维融入到基金投资中的李彦;沉浸式研究上市公司,为研究美团,去注册骑手体验生活的屠环宇;从大消费成长起来的季新星、聚焦泛科技赛道的周克平等等。
这些杰出的中生代投资人,已经撑起了了华夏基金主动权益团队的一片天。
他们大多从行业研究员开始,深度研究,成为了自己领域的专家;然后投研结合,管理自己的行业主题基金,慢慢适应基金经理的工作后,再逐步升级为全市场选股的投资专家。
这些各领风骚的基金经理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才有了今天华夏基金旗下主动权益的版图。

多资产平台,做全面的资产管理公司

现在的韭圈儿社区,讨论单个基金经理、某只基金产品的热度慢慢在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如何自建穿越牛熊的组合”。
经历了2019-2021行业大扩容,作为真正意义的“普惠金融”,公募基金已经走近千家万户,变成了家庭资产配置的工具。
普通投资者的底层认知也日渐成熟,对基金产品的现实需求从寻找明星基金向资产配置发生了转变。
作为产品的供给方,资管机构也必须有所作为,给投资者提供标准的、风格鲜明且安全的产品和工具,像REITs、FOF、固收等等。
华夏基金早在2015年就组建了专门的REITs团队,到今天已经有超过50位专业的基金经理和投资研究人员负责REITs的投资和运营,是境内目前管理REITs单数最多的公募管理人。
再看FOF产品线,在2018年,华夏就发行了市场首批养老目标基金产品——华夏养老2040三年持有混合(FOF)。
今天大家对养老FOF可能有一些误解,身处熊市,每天可见的FOF净值波动让投资者怀疑FOF是否真的具备养老能力。
但对管理养老保险的社保基金管理人,大家却推崇有加,认为他们如扫地僧般,低调又深不可测。
大家可能忽略了一点,社保基金背后的主理人其实也是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们。
2022年8月,华夏基金的基金经理阳琨、刘明宇、柳万军分别获得三年贡献社保表彰奖、五年贡献社保表彰奖和三年贡献养老表彰奖。
阳琨是公募行业的资深参与者,2007年就开始管理基金兴华,封转开之后又一路陪伴华夏兴华走到今天,已经有16个年头。
而刘明宇、柳万军又在固收领域颇有造诣,华夏鼎茂、华夏安康信用优选都是可以放心推荐给小白投资者的产品,代表着华夏基金在固定收益领域的深厚积淀。
在众多资深大佬的掌舵下,华夏基金的综合实力越来越强,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底气。
在25岁生日之际,华夏基金的多资产全能平台,应运而生。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说:“华夏基金的主动投研并不只服务于投资,也服务于资产创设的全过程。”
为此,她举了乐高的例子来形容这一创举。
乐高诞生90多年,依然能够稳坐拼搭积木类玩具王座,迷人之处就在于“变化”,它拥有超过3700种砖型模块,而仅需6块积木,就可以产生超过9.15亿种可能的组合。
对资管产品来说,主动权益、ETF、FOF、固收,以及未来更多元的投资策略和细分产品,就像那一块块乐高积木,通过不同方式组合在一起,可以给投资者带去更好的投资体验。
华夏基金的目标,就是成为资管行业的“乐高”,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尾声

2022年以来,权益市场的表现有些萎靡。
基金发行也进入了一个小低谷,连不少理财师也开始怀疑起“卖基金”的意义。
“10年前、20年前的基金哪有今天这么难卖!”这样的抱怨也慢慢出现。
但就像前文提到的,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20年前也干过基金销售的“苦差事”。
2002-2005年A股市场一路下跌,不保本的公募基金,一度被老百姓以为是非法集资的“欺骗”。
她到营销部卖的第一只基金是华夏大盘精选,就是日后诸多基民接触到的第一只王牌牛基。
但站在当时,华夏大盘精选根本卖不上量,即使一轮一轮地路演、讲课,也无济于事。更要命的,市场只要一波动,来自各方的压力就能把人淹没。
现在回想起来,李一梅也很感慨,她们当年卖基金,真是凭着一种信念,相信最终能给投资者创造收益
是的,基金的最终目标,就是给投资者创造收益。
从混沌时代开始,华夏基金和公募基金行业一起,经历无数坎坷,度过几轮牛熊,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5年。
在“帮普通人理财,给投资者创造收益”这条路上,

华夏基金,也将不断努力下去。




风险提示及免责声明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作为客户服务信息,并非为投资者提供对市场走势等判断进行投资的参考。我司对这些信息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在未来不发生变更,不代表我司的正式观点。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前应仔细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以及在中国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媒介上发布的正式公告和有关信息,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及风险评级,投资者应当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中国证监会的注册不代表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的风险和收益做出实质性判断、推荐或保证。以上材料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运营人员,谢谢支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韭圈儿

本文链接:http://17quant.com/post/%E8%AE%B8%E5%A4%9A%E4%BA%BA%E7%9A%84%E5%91%BD%E8%BF%90%EF%BC%8C%E5%9C%A825%E5%B9%B4%E5%89%8D%E5%B0%B1%E5%B7%B2%E7%BB%8F%E6%94%B9%E5%8F%98.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回归常态迎新年,300 的春天快来了?

回归常态迎新年,300 的春天快来了?

2000生死线终于打破了。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差点成为“亚细亚孤儿”的中证2000指数,相关的 ETF 终于迎来了成交量的暴增,将近 500%的换手率,意味着当日规模的暴增。而这,被解读为“国家队”...

懂客户、又懂资产配置的FOF基金经理是什么样?

懂客户、又懂资产配置的FOF基金经理是什么样?

2020年基金大牛市的余热渐行渐远,当时最火爆的宣传语“炒股不如买基金”,已经没人提起。取而代之,现在的基金评论区满是“怎样买基金才能赚取稳稳的幸福”的疑问。确实,看着自己买的基金,净值一路下跌,账户...

7月28日投资提示:蓝盾转债最后交易日

7月28日投资提示:蓝盾转债最后交易日

金田股份,天源环保:可转债7月28日申购蓝盾转债:最后交易日为7月28日星期五百润股份:2023上半年利润4.39亿,同比增长98.85%江山转债:未来6个月不下修闻泰转债,西子转债:未来3个月不下修...

11月3日投资提示:ST起步涉买卖合同纠纷

11月3日投资提示:ST起步涉买卖合同纠纷

章鼓转债:11月3日上市中富转债:11月3日上市ST起步:涉买卖合同纠纷案,子公司名下土地及附属设施被查封众兴转债:到期前最后交易日为 2023 年 12 月 08 日冠盛股份:拟回购6000万-1....

如何发掘黑马基金经理

如何发掘黑马基金经理

无法与优秀的基金经理白头偕老,这或许是主动基金持有人的“宿命”。那些曾经优秀的主动基金经理,往往不是因为规模的攀升而泯然众人,就是过于优秀早早“奔私”。如何持续不断地发掘“新秀”或者“黑马”,就成了主...

本周热点:各位这几年涨工资了吗?

本周热点:各位这几年涨工资了吗?

突遇亲戚过世,聊聊人生无常,人生意义何在https://www.jisilu.cn/question/472171为什么会认为注册制是利好?https://www.jisilu.cn/question...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