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安金工】企业季度投资激增与股票横截面收益——“学海拾珠”系列之一百六十七

admin1年前研报855
报告摘要

►主要观点

本篇是“学海拾珠”系列第一百六十七篇,研究了第四季度资本支出的激增(qspike)与股票横截面收益的关系。作者发现第四季度异常的资本支出与股票未来收益存在负相关性,但与同期收益呈正相关;与常用的投资因子ag有关,但并不完全等价。回到国内市场,传统投资类因子收益预测能力较为一般,本文对投资因子的构建新思路值得借鉴

·qspike因子是对年末资本投资异常的衡量,与股票回报有关
qspike代表第四季度的投资激增,采用季度数据来衡量公司在第四季度的任何资本支出的异常增减。该因子不仅是捕捉公司贴现率预期不断变化的有效信号,而且揭示了有关代理成本的相关信息。但这两个作用机制可能共存于数据中,因此很难将其区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qspike与股票未来收益呈负相关,与股票同期收益呈正相关


·qspike因子与ag因子相关,但不完全等价
实证结果表明qspike因子与ag因子见存在很强的时序相关性,但是ag因子具有持续性,qspike因子没有显示出时间上的持续性,更多地是捕捉公司投资决策的短期调整。因此,两个因子虽然相关,但捕捉到股票回报不同方面的变化

·有限套利理论可以部分解释qspike因子
本文作者进行了额外的测试来对作用机制展开研究,发现投资异常与有关错误定价的有限套利理论存在更强的关联,而与投资摩擦相关的q理论仅有微弱的联系。此外,检验结果表明在高派息率、低债务水平和高特质风险情况下会放大qspike效应,存在可能过度投资的问题

·文献来源
核心内容摘选自Michela Altieri和Jan Schnitzler在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上的文章《Quarterly investment spikes, stock returns, and the investment factor

·风险提示
文献结论基于历史数据与海外文献进行总结;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01


引言


企业投资决策是财务决策的核心。当建立公司资本存量时,管理者通常被要求做出长期承诺,但这些承诺撤销时往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同时还要面对高度不确定性(Abel和Eberly,1994)。因此,以往文献提出了投资决策和股票回报之间的复杂的理论联系(Cochrane,1991,1996;Berk er al.;1999)。许多文献表明高资本投资或高资产增长的公司股票表现不如低资本投资的公司(Titman et al.,2004;Cooper et al.,2008)。但这一系列研究面临的一个挑战是如何确定投资的实证代理指标(Lamont,2000;Aharoni et al.,2013)。
在本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在资产定价背景下捕捉资本投资临时调整的新方法。作者不是去衡量资本投资或者总资产增长的年度变化,而是采用季度数据,并且考虑公司财政年度的第四季度发生的资本支出的异常增减。作者将其称为第四季度投资激增,简称qspike,定义为第四季度资本支出除以之前三个季度资本支出均值的比率
这个变量关于股票回报的横截面分析有两种解释。首先,根据Jagannathan和Wang(2007)的观点,投资者在年末会更加关注他们所持有的投资组合,企业也可能在年末更加关注他们的投资政策,从而使得投资率对其贴现率更加敏感。此外,通过改用更高频的数据,可能会改进对长期投资计划的主动变化的衡量。因此,在样一个观点下,qspike是捕捉到企业对贴现率预期变化的更有效的信号。
另一种解释是基于qspike可以捕捉过度投资问题的假设(Shin和Kim,2022)。由于投资决策由管理者自行决定且难以核实,因此很容易出现代理冲突。如果考虑到投资预算的典型分配方式,激励管理者在年末加速投资,情况更是如此。如果市场没有被充分预期,这种低效率的投资观点会对股票的截面收益产生负面影响(Titman et al.,2004)。同时,也可以将其解释为一种额外的投资摩擦,类似于Hou et al.(2015)的q因子模型中的调整成本。
本文分析使用的是1986年至2019年所有在美国上市公司样本。在根据qspike值对股票进行排序后,将他们分为三个投资组合。本文主要结果表明qspike值越高的公司具有更低的股票回报率。具体来说,在本文的34年的样本中,做多低qspike股票、做空高qspike股票的零投资组合平均月回报率为0.36%。遗憾的是,这一发现并不能区分这两种理论,因为尽管这两种理论都预测qspike与未来股票回报存在负相关性,但是一种理论具有积极的含义,而另一种则具有消极的含义。
下一步,本文将变量qspike与年资产增长进行比较,后者是常见的资产定价模型中投资因子的基础,通常与贴现率相关。这也验证了qspike的结果并没有机械地复制投资因子。当绘制基于投资因子的多空投资组合的收益时,作者观察到序列存在很强的自相关性。在投资组合形成的前后五年内跟踪两个投资因子时,作者发现资产增长具有持续性,存在很强的前趋势。但是,qspike没有显示出时间上的持续性,这表明与这两个因子并不完全重合,因为激增因子捕捉到企业投资政策中更多的短期调整。
然后,本文作者进行顺序双重排序,首先基于资产增长,然后基于qspike值。即使控制了资产增长,作者仍然发现qspike效应的证据:根据qspike值构建零投资组合,低资产增长的公司每月获得0.35%的超额收益,高资产增长的公司每月获得0.29%的超额收益。当颠倒排序顺序时,作者发现只有具有高qspike值的公司仍然显示出强烈的资产增长效应,这一结果支持了资产增长和qspike因子至少部分捕捉了收益的一些不同变化的观点,但在实证中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
为了进一步研究股票横截面收益与投资因子间的负向联系的驱动机制,本文沿用了Li和Zhang(2010)的概念框架,即根据收益敏感性区分 q 理论和错误定价解释。先前的研究将代理冲突归因于错误定价解释(Lam et al.,2020)。根据q理论,投资因子应该更依赖于投资或者融资摩擦,而错误定价应与有限套利有更强的关联。Li和Zhang(2010)和Lam et al.(2020)只发现了支持融资约束的微弱证据,认为投资异常与有限套利有更强的关联(Shleifer和Vishny,1997)。
本文的检验也显示出类似的结果:仅有微弱的证据支持qspike效应的q理论,特别是较高的回报与较弱的投资效应有关。另一方面,有限套利检验表明具有高特质风险的公司的子样本的斜率更大,尤其是在1995年至2005年期间。这些年份的特征是大量资本投资于互联网行业,同时管理监督相对薄弱,这与Kahle和Stulz(2021)文献提供的证据相一致。无论是有限套利理论还是q理论,都只能部分解释投资异常与股票回报之间的联系。
Lamont(2000)认为如果投资因子包含贴现率变化的信息,那么当前股票收益较高的公司应该增加投资。因此,本文基于同期股票回报的qspike值建立投资组合分析,并发现高 qspike投资组合的表现明显优于低qspike投资组合。这些发现支持了投资因子是有意义的观点,并表明这些年末的投资调整包含了一些关于贴现率变化的相关信息。归根结底,本文的分析表明投资决策与股票回报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这种联系可能涉及多个层面,因此很难区分对qspike提出的两种解释。
本文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贡献。本文补充了关于第四季度的投资激增对资本支出影响的证据。Shin和Kim(2022)发现第四季度的资本支出超过之前三个季度,并且这些年末投资与托宾Q的相关性较弱,尤其是对于大型、现金充裕和多元化公司而言,他们将其解释为代理成本的证据。Kinney和Trezevant(1993)以及最近的Xu和Zwick(2022)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认为税收鼓励也会导致第四季度的投资激增,因为年末投资能产生部分折旧税盾。
本文作者通过研究qspike与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将qspike引入资产定价中。Moeller和Rangvid(2015,2018)通过宏观层面的时间序列分析发现第四季度宏观经济增长可有力地预测股票总回报。Wen(2018)进一步证明了在年度频率上资产增长的相关性。Jagannathan和Wang(2007)、Jagannathan et al.(2012)发现当使用年末消费额计算beta时,基于消费的CAPM模型的表现提高了对股票横截面收益的解释力。
通过资本支出构建投资组合时,自然会将分析与投资因子联系起来。有几篇有影响力的论文与股票收益中的投资异常有关(Titman et al.,2004;Anderson和Garcia-Feijoo,2006;Xing,2007;Polk和Sapienza,2008)。这些研究主要是通过从一年到另一年的资本支出的增加来捕捉异常投资,但本文的研究方法则不同,通过捕捉年末的投资异常。同时,投资因子的样本外检验结果也较弱,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Titman et al.,2013)和1940年至1963年间美国股票收益率(Wahal,2019),这表明对该主题进行更深入研究的必要性。
本文的研究与Lam和Wei(2011),Lam et al.(2020),和Lipson et al.(2011)有关,他们发现投资异常与有限套利理论有关。Watanabe et al.(2013)提出了相互矛盾的证据,并表明投资异常在定价效率较高的发达市场尤为明显。本文作者的发现至少部分支持解释过度投资和股票回报之间负相关的有限套利理论。
最后,本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近期关于资产定价模型中添加的投资因子的讨论。投资CAPM(Zhang,2017)依据Fama和French(2015)的五因子模型和Hou et al.(2015)的q因子模型建立的,提供了为什么资本投资是有效市场中股票横截面收益的定价因素的论据。基于Jagannathan和Wang(2007)关于年末消费提高了消费CAPM模型表现的见解,本文作者证明了qspike包含了标准投资因子之外的市场价格的相关信号。
本文接下来的内容如下:第2节介绍本文使用的数据,qpsike变量和投资组合构建说明。第3节展示了基于qspike分类投资组合的表现。第4节详细比较了基于qspike和基于资产增长因子的分类投资组合。第5节提供了更多对经济机制的测试。第6节中给出结论

02


数据和投资组合构建
本文的分析使用合并的CRSP和Compustat的美股季度数据。研究所需的季度数据并不能回溯到20世纪60年代,因此本文使用1985年0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的样本数据。由于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公开发布的会计信息来预测股票收益,因此收益数据从1986年开始。本文的研究样本只包含在美国上市的普通股(基于CRSP中变量shrcd10和shrcd11),即不包括其他类型的证券,如美国存托凭证、封闭式基金、REITs等。尽管处理并不是严格必要的,但本文依然按照之前文献的样本构造方法,将金融和公共事业行业公司剔除
2.1 资本支出的季度激增

本文主要关注的变量是企业财政年度最后一个季度的资本投资。如上所述,将使用该变量来捕捉企业资本投资的临时变化。一些研究表明投资活动在年末更有可能发生。作者认为较高的第四季度的投资激增可能预示着更严重的代理冲突(Shin和Kim,2022;Xu和Zwick,2022),或者包含有关贴现率变化的最新信息(Jagannathan和Wang,2007)
       本文参考Shin和Kim(2002)以及Xu和Zwick(2022),依据他们的定义,以下方法构建第四季度的资本支出的激增:

      其中,是企业i在财政年度t的第四季度的资本支出,企业i在财政年度t的第一至第三季度的资本支出的均值。本文只计算资产至少1000万美元的公司的qspike值,同时剔除年度资本支出缺失值和季度资本支出为负的观测值。此外,本文还剔除年度资本支出低于10万美元的观测值,以及所有季度资本支出总和超过申报的年度数据110%的观测值。作者发现有20%的季度观测值为零或缺失,这导致了qspike值的缺失。最后,为qspike值设定一个上限,为99分位值。图表2绘制了按公司的年度资本支出平水平标准化后的平均季度资本支出的时间序列,发现在所有年份中,第四季度的激增都清晰可见。在大多数年份中,第四季度的资本支出比年平均水平高出10%-20%。近年来,这一数字略有下降。

2.2 投资组合构建说明


文基于变量qspike进行投资组合分类。在每月月底,使用最近期qspike值的30和70分位数值将所有美股分成三个投资组合(低,中,高)。根据Hou et al.(2020b)的研究,作者使用滞后4个月的会计数据来计算qspike值,以确保信息已经被披露。为便于比较,每月所有qspike值无效或缺失的公司都被归入残差投资组合。

由于qspike值每年只变动一次,每月再平衡策略不会产生过度的变动。最大的一次调整将在5月进行,因为所有公司此时都会获得最新的qpiske值。此外,本文还构建了每年只在6月底进行一次再平衡的投资组合用于比较。由于尽快利用可获得的新信息是有益的,本文更倾向于使用滞后4个月数据构建的投资组合

03


主要投资组合结果
在本节中,将评估基于qspike的分类投资组合的表现。本文考虑月度超过月度国库券利率的回报率(exret)、根据个股收益率与其相关的48个行业收益率之差计算的行业调整回报率(indadj)、以及各种资产定价模型回归得出的alpha值,分别是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FF3)、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q因子模型(q)、以及q5模型(q5)
3.1 单变量投资组合分析

图表3展示了基于qspike的分类投资组合的单变量统计值。首先从图表3中可以看出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和alpha值随着qspike的增加而单调递减。低qspike的投资组合月平均超额收益为1.01%,分别超过中qspike组合0.73%和高spike组合0.64%。对比公司规模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现象:不仅相对较高qspike值的公司随后表现出低股票回报,而且低qpsike公司表现却很好。这完全与贴现率变化的预测相符合。然而,从代理的角度来解释,这意味着市场会奖励那些快速解决代理冲突并在必要时缩紧投资计划的公司

为了进一步研究投资组合之间的差异,本文同时测试了一个零成本投资组合,即做空高qspike组合,做多低qspike组合。作者发现市值加权的对冲组合的平均月收益率为0.36%,在经济和统计意义上是显著的。通过各资产定价模型中估算出的alpha值大小相似,每月0.27%至0.41%不等。只有行业调整收益率较低,仅为0.17%,这表明行业特征对本文研究尤为重要。作者发现等权投资组合的结果在经济和统计意义上更显著。

由于无法观测到所有公司的qspike值,因此本文还构建了一个没有有效qspike的投资组合。这些公司的股票收益率相对较低,与高qspike股票类似,有时略好,有时甚至略差,取决于具体的模型设定。对于等权投资组合而言,数据缺失股票的表现不佳的情况没有那么明显。根据本文对qspike的定义,前三季度没有资本支出的公司最终会被归入这一组,因为它无法对第四季度的资本支出进行标准化。qspike值缺失对于大型企业来说显然是一个糟糕的信号,因为这些企业每个季度的资本支出理应为正

3.2 时序证据

资本投资具有很强的周期性。为了研究qspike投资组合的回报异常是如何随时间分布的,本文在图表4中绘制了1986年0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的累计收益。图中最显著的特征是qspike对冲投资组合在1998年2004年间的强劲表现。特别是市值加权投资组合在这几年获得显著的正向收益,在累计回报率和alpha方面都是如此。等权投资组合在1998年之前的表现略胜一筹。正如之前的回归结果所显示的,累积的行业调整回报率要明显低很多,这表明qspike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与行业特征有关,而任何常用的风险因子都无法捕捉到这一点。然而,在1998年至2004年期间,行业调整回报仍存在相当大的qspike效应。自2005年以来,所有图都显示出温和但稳定的增

接下来,本文将基于qspike分类的零投资组合的累计收益与资产定价中常用的相关风险因子进行对比。在图表5中,使用了投资因子(cma)和价值因子(hml)。在本文的样本中,与标准投资因子的重叠度非常高。图表4和5都说明1998年至2004年是关键时期。在此期间,两个零投资组合都取得了出色的业绩,并积累了总体累计回报的大部分。在这一时期之外,两者的相关性似乎较低,且两个投资组合的异常收益也是如此。尽管拟合度较低,但与价值因子的相关性显著为正。相比之下,价值因子表现出更大的波动性,尤其是在上行和下行周期中。不过这也很有趣,因为之前的研究(Fama和French,2015)认为价值因子在很大程度上被投资因子和盈利因子所吸收。因此,利用季度资本支出能够构建一个表现优于其他基准的零投资组合,并与投资因子的长期趋势非常相似


04


剖析投资因子
根据概念上的紧密联系加上累计收益曲线的重叠,提出了一个问题:qspike对冲投资组合在多大程度上与投资因子相结合。在本节中,作者尝试理解重叠部分的经济重要性,并比较不同策略之间的异同
4.1 投资组合构成的比较

以往的研究提出了几种基于资本支出或总资产的变化推导投资因子的方法。继Cooper et al.(2008)之后,Fama和French(2015)以及Hou et al.(2015)在建立因子模型时都使用了总资产逐年变化的百分比。由于其重要性,作者在本节中构建了一个类似资产增长变量(ag)。该变量被定义为总资产较上一年的增长百分比。同时,本文还采用了Titman et al.(2004)的异常投资因子,该因子依赖于资本支出。由于资产增长往往更有说服力,并且这两个变量得出的结果非常相似,因此本文排除了这些检验,只关注与资产增长的比较。

图表6展示了qspike值与ag值的年均值的对比图,可以发现,在样本中,qspike值基本上每年都高于1。在经济危机时期,qspike数值较低,如1990年、2001年和2008年。忽略这些异常值,时间序列显示出向下的趋势:2000年之前,大多数数值都高于1.2,而样本末期的观测值则更多在1.1的范围内。通过两幅图的比较,可以发现两个时间序列高度相关。总体而言,qpsike和ag在时序上变化同步,但在经济危机时期,ag波动更为明显。

为了对投资因子进行首次横向比较,本文作者对投资组合构建前后五年的qspike和ag值进行跟踪。为便于评估,将这两个因子进行标准化。首先,计算每个投资组合;接着,进一步标准化每个投资组合构建的年份。由此得到图表7。

面板 A 展示了低qspike组合和高qspike组合的表现。显而易见的是,在形成年份存在着极端的峰值:高qspike组合为正,低qspike组合为负。但是,峰值都没有持续性。除了高qspike和低qspike投资组合之间存在相对较小的差异外,在投资组合构建前后的五年中没有进一步的变化。从据qspike分类的投资组合的平均ag值来看,作者发现两者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即高qspike的股票具有高资产增长,反之亦然。然而,横截面离散度要小得多,这表明投资组合并没有明显重叠。此外,结果还表明尽管投资组合是按qspike值分类的,但在投资组合构建一年后,ag曲线趋势仍然可见,说明ag因子具有更强的持续性

面板B展示了基于ag分组的结果。同样,在组合构建年份,资产增长出现峰值。与面板 A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投资组合构建前几年,资产增长具有很明显的前趋势,尤其是在高ag样本中。这种趋势在qpsike中也很明显。将这一发现与面板A进行比较,可以看出qspike分类信息更加临时,因此更难被金融市场所预测。组合形成后,高ag组合的资产增长迅速下降,稳定低于组合形成前的水平,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进一步下降。比较各面板的平均qspike值,高qspike组合远高于一个标准差,而基于ag分类的投资组合约为0.2个标准差。

总之,尽管两个因子间的相关性不一定像预期的那么高,但是两者之间确实存在正向的横截面预测关系。两个分类策略的区别在于,qspikes能够捕捉到更多的特质性变化,但这些变化所带来的持续性影响较小。

下一步,作者将构建一个指标来进一步帮助表征分类投资组合之间的横截面相关性。根据qspikes值将股票分为低、中、高三个组合后,计算如果基于ag值划分,股票会被归入同一组的百分比。相关性矩阵见图表8。结果表明存在正相关关系,因为对角线上的概率较大。如果两个变量完全不相关,作者期望概率值为30%,但两个尾部组合的重叠率略高,约为37%。

由于在本文样本中,这些变量对股票收益的预测能力集中的特定时间段内,验证这一时期的相关性没有本质区别。重新计算1996-2005年的相关性矩阵,得出的数字仅略有增加。鉴于仅使用与资本支出相关的数据计算投资因子,作者认为观察到相关性相对较低。

4.2 双变量分类组合

先前分析表明,基于qspike的对冲投资组合的超额收益集中在标准投资因子也表现良好的时期。一种可能是,尽管投资组合间的重叠度相对较小,但一些公司最终出现在相同的尾部,而这些公司同时驱动了这两个投资组合的回报。另一种可能是,结果是由不同的股票集驱动的,但这些股票集是凑巧的或者是通过遗漏的变量形成的。在本小节中,作者将检验对投资异常的控制是否会吸收基于qspike分类投资组合的异常回报。

首先讨论基于qspike和ag的双重分类投资组合。为了体现控制投资因子的理念,作者首先根据ag的第30和70分位数将股票分为三组。在每组中,再根据qspike的第30和70分位数来划分股票。忽略分配给中间组合的股票后,产生两个基于qspike的对冲组合:一个是低ag组合(LL-LH),另一个是高ag组合(HL-HH)。结果见图表9的面板 A。为比较,作者同时还采用了相反的顺序构建对冲组合,即首先根据qspike值进行分类,再根据ag值。结果见图表9的面板 B。
当颠倒了分类顺序,本文得到了好坏参半的结果。为了比较公平,作者忽略了带有投资因子的资产定价模型得出的估计值。在低qspike的股票中,没有证据表明存在剩余资产增长效应。但是,对于高qspike组合中,作者仍然发现了较强的资产增长效应,即对冲投资组合的月超额收益为0.33%,和三因子alpha显著,且每月为0.4%。
反观等权投资组合,出现了新的情况:首先,等权重投资组合表现出更显著的效应,并且在大多数基准模型中控制了其他变量后效应仍然显著。其次,在控制了qspike之后,剩余的资产增长效应要比市值加权组合大得多,强调了对小公司的相对重要性。
总之,结果表明qspike和ag捕捉到的不同的收益变化。在构建的两个零成本投资组合(LL-HH)都可以看出这一点。与图表2的单变量组合相比,利用这两个投资因子可将超额收益和alpha值提高约50%。


05


经济机制研究
在本节中,提供了更多测试来研究与qspike效应相关的可能经济机制。作者研究了Fama-MacBeth回归中的交互项、同期股票收益以及盈利能力在时序上的变化
5.1 股票截面收益

作者在股票层面上使用Fama-MacBeth回归对之前的投资组合分析进行补充,即将qspike添加到用来解释股票收益的这些自变量中。回归的因变量是各股的超额收益。对变量ag也进行相似的分析。将自变量进行标准化后,以变量的标准差变化来解释对股票收益的影响。控制变量包括市值的自然对数(lnmcap)、账面市值比(BM)和前六个月的股票复合收益(mom6)。按照惯例,本文使用 Newey和West(1987)过程来考虑滞后一期标准误的潜在自相关性。

图表10报告了回归的估计结果。面板A给出了等权回归的结果,面板B给出了市值加权的结果。该表显示在Fama-MacBeth估计中,qspike系数仍然是显著。qspike值每增加一个标准差,意味着股票收益率月下降0.1%

同样,ag系数在1%的置信水平上是显著的,且美增加一个标准差意味着股票收益率下降0.35%。系数比较表明ag在经济方面占主导地位,它是一个捕捉截面收益变化的有效的综合因子,这也是它在资产定价模型中受欢迎的原因。这可能会导致纯粹的投资效应加上年底的异常投资峰值(qspike)。

先前的研究(Li和Zhang,2010)将公司层面的投资与股票预期收益之间的联系归因于q理论所产生的均衡关系或者像代理冲突等各种错误定价的原因(Lam et al.,2020)。qspike 可以很好地代表年末投资的信息效应(Jagannathan和 Wang,2007)或者管理代理冲突,因为它捕捉到更多的临时的投资调整。

Li和Zhang(2010)认为投资摩擦会加强投资与股票预期收益之间的联系。由于缺乏合适的投资摩擦指标来直接检验 q理论的预测能力,他们建议研究融资约束。为了支持这一解释,有限套利理论允许错误定价的存在,因为交易摩擦使得套利着无法使用它套利(Shleifer和Vishny,1997)。因此,如果错误定价假说能解释qspike异常,那么交易摩擦较高的公司的回报异常应该更持久。这些效应可能是相关的,因此它们可能共存在于数据中,从而难以区分这些作用机制。

与Li和Zhang(2010)类似,本文作者使用公司层面的融资约束相关指标来检验q理论:资产规模(总资产的账面价值)和派息率(总股息和股票回购额除以折旧前营业收入的比率)。两者都是常用的衡量融资约束指标(Almeida和Campello,2007)。为了检验有限套利理论,本文采用特质波动率(Pontiff,1996)和美元成交量(Ali et al.,2003)作为公司交易摩擦的代理变量。高特质波动率和低美元成交量意味着套利成本更高,导致套利受限。
参考Lam et al.(2020),本文作者通过Fama-MacBeth(1973)对股票月收益率的横截面回归来检验这些理论,并比较了qspike和ag。值得注意的是交互项是结合了投资因子与交易摩擦。具体来说,回归是基于每个变量将股票分为三等分的指数。给最高三分位组合的股票赋予最高值。图表11报告了对标准控制变量(账面市值比、动量和市值)进行控制的回归结果。
面板 A 侧重于对qspike的分析。当研究与总资产的交互项时,作者发现对于大企业或者财务约束较小的企业,qspike的斜率会变小,但这一差异在统计意义上是不显著的。然而,交互项对于派息率是显著的,Li和Zhang(2010)也将派息率作为衡量融资约束的指标。不过,在本文的假设中,派息率被看作是一个纪律机制,与债务类似,降低管理层的代理成本。
列(3)和(4)是有关有限套利理论假设的测试结果。与代理成本具有更大的风险和更高套利成本观点相一致,作者发现高特质波动率的股票具有更强的qspike效应。美元成交量的系数是不显著的。这一结果表明有限套利理论可以部分解释。然后本文在1995-2005的子样本中重复之前的估计,发现投资因子和股票未来收益存在很强的相关性。结果见图表12。估计结果与全样本相类似,但显示出更强的效应。
转到对面板B中关于资产增长效应的讨论,本文作者发现了有关q理论和有限套利理论的证据。在高波动率和低成交量的子样本中,受更多约束公司的ag效应更强。因此,在研究资产增长时,作者发现这两种渠道在数据中共存。总之,分析表明,qspike对股票截面收益的影响至少部分与错误定价有关,而错误定价假说可能是由管理者转移过剩现金所驱动的。
此外,在列(5)报告了包含与长期债务交互的回归结果。Titman et al.(2004)发现负债率越低的公司,资本投资异常与股票回报的负相关关系越强。如果债务是一种约束工具,有助于在可用现金过多时缓解投资效率低下的问题(Jensen和Meckling,1976),那么负债率较低的公司更容易出现投资决策失误。因此,本文作者研究了长期债务在解释股票股票截面收益时是否也会对qspike相关性产生影响。

对qspike的估计值为正,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对ag的估计值在统计上是显著的。qspike与公司债务之间的关系在原始数据中表现的更为明显。图表13显示了高长期债务(高于中位数)和低长期债务(低于中位数)样本基于qspike的多空对冲组合的累积异常回报。从图中可以看出,低债务公司更容易受到qspike效应的影响(对等权投资组合和市值加权投资组合都是如此)

5.2 同期股票收益

在本小节中,本文将回到对投资组合的分析。Lamont(2000)将投资计划的调整解释为对贴现率变化的反应,因此投资的增加不仅与未来较低的预期回报有关,而且与较高的股票同期回报相关。本文作者将qspike与同一财政年度的股票月收益相匹配,用于计算qspike的资本支出被衡量。然后,基于qspike值进行类似单变量的投资组合分类。结果见图表14。在同期收益方面,作者发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即高qspike组合的表现明显优于低qspike组合的表现,月超额收益为 0.89%,alpha值在0.49%至1.04%之间,在统计上都是非常显著的。等权组合的表现更明显。

因此,实证结果支持贴现率的变化为观察到的投资增长与未来股票回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解释力。Lamont(2000)的分析侧重于投资计划而非实际投资,他认为投资过程的滞后性可能会模糊对时间敏感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qspike可能会有所帮助,因为它能尽早捕捉到投资变化,可能先于资产发生明显增长之前。虽然作者认为这一证据支持贴现率机制驱动像投资CAPM的模型,但是这与代理观点并不矛盾。在公司业绩良好时期,更难保持严格的投资政策。

5.3 盈利能力的变化

在本小节中,作者通过建立与盈利能力的联系来研究时序上的证据。为什么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投资因子与股票收益的关系如此紧密?Hou et al.(2015)以及 Fama和French(2015)都强调了盈利能力和投资因子联合测试的重要性

因此,本文将研究投资因子与公司盈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如果资本没有得到有效的配置,未来公司的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影响。图表15绘制了基于qspike分类的投资组合随时间的平均投资资本回报率(ROIC)面板A记录了变量间的同期联系,特点是盈利能力相对较弱。虽然平均ROIC主要在10%-20%之间,但1999-2001年的平均ROIC却为负值。此外,作者还发现高qspike组合的ROIC与中qspike组合的ROIC密切相关,除了上述年份的ROIC下降幅度相对较大。低qspike组合的盈利能力一直较弱。

有趣的是,在引入时间滞后后,发现的规律仍然成立。面板B展示了基于滞后一期qspike分类的投资组合的ROIC。本文并没有发现qspike具有持续性。尽管如此,作者观测到高qspike公司在1999年至2001期间的未来盈利能力遭受到相对更大的损失。尽管这些相关性并不能代表因果关系,但它与过度投资会降低盈利能力的观点是一致的。至少,在这些不确定和低盈利的年份里,市场并不欢迎增加投资。

本文对基于ag分类的投资组合重复上述的分析,结果见面板C和面板D。发现这种模式并非qspike所独有的。事实上,按ag分类的情况更为明显。虽然高ag公司比中ag公司更有利可图,但这种关系在2000年前后完全消失了。毫不奇怪,ag的持续性也更强。


06


结论

本文研究了第四季度资本支出的激增(qspike)与股票截面收益的关系。公司金融的研究表明公司的资本支出在第四季度会急剧飙升,且有些学者认为这些激增是代理冲突的证据(Shin和Kim,2002)。此外,对长期投资计划的调整是公司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状况的反应。因此,qspike可能包含与股票回报相关的信息。

作者发现,高qspike公司随后在股市中表现不佳。这一结果与对qspike的两种解释相一致:一是qspike是捕捉公司对贴现率不断变化预期的有效信号,另一个是透露有关代理成本的信息,而代理成本通常很难被识别,因此会被错误定价。在进一步尝试分离这两个机制时,作者发现有证据表明这两个机制可能同时存在于数据中。

作者发现基于qspike构建的多空对冲组合的收益率与基于更常用的投资因子(资产增长,ag)构建的多空对冲组合的收益率之间存在很高的时序相关性。然而,当试图剖析ag和qspike效应时,发现他们并不是完全等价的,这支持了这两个因子至少部分捕捉到股票回报的独特变化的观点。

同时,作者还发现有限套利理论可以部分解释qspike因子和ag因子,但有限套利理论通常与错误定价有关(代理观点),而不是与投资摩擦相关。然而,从同期回报来看,高qspike公司表现优于低qspike公司,这与qspike包含贴现率变化的相关信息是一致的。

本文的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投资因子包含有助于解释股票截面收益的重要信息这一观点。但qspike因子的影响没有完全被其他投资因子所吸收,这表明投资决策中还有其他因素没有被ag因子所考虑。尝试合成这些因子可能有助于创建一个更有效的投资因子,从而进一步提高常见的资产定价模型的表现



文献来源:

核心内容摘选自Michela Altieri和Jan Schnitzler在Journal of Financial Markets上的文章《Quarterly investment spikes, stock returns, and the investment factor

风险提示

文献结论基于历史数据与海外文献进行总结;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重要声明
本文内容节选自华安证券研究所已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企业季度投资激增与股票横截面收益——“学海拾珠”系列之一百六十七》(发布时间:20231122),具体分析内容请详见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等产生歧义,应以报告发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分析师:严佳炜 || 执业证书号:S0010520070001,分析师:吴正宇 || 执业证书号:S0010522090001




往期报告
--基金研究--
34.《权益基金加仓电子、非银等行业,白酒、创新药主题重获青睐——权益基金2023年三季报解析》
33.《买卖之间的心理迷思:处置效应下基金经理的行为模式》
32.《TMT行情降温,权益基金加仓通信、汽车等行业——权益基金2023年二季报解析》
31.《小荷才露尖尖角:黑马基金经理如何挖掘?》
30.《权益仓位再创新高,大幅加仓计算机——权益基金2023年一季报解析》
29.《基民收益启示录:寻找低落差感基金》
28.《寻找基金经理中的“稀缺基因”》
27.《加仓国防军工、交运,投资热点渐趋分散》
26.《FOF弹性与收益增厚:聚焦赛道ETF轮动》
25.《大幅加仓食品饮料,风格向大市值切换——权益基金2022年二季报解析》
24.《市场未出现大规模赎回,电新加仓成首位重仓行业——权益基金2022年一季报解析》
23.《揭秘布局优秀行业主题基金的“必要条件”》
22.《多只重仓股获主动减仓,分散持股趋势延续——权益基金2021年四季报解析》
21.《医药基金深度解析:持仓、业绩、逻辑的演绎与印证》
20.《沪深300 Pro Max——国泰300增强ETF投资价值分析》
19.《持股集中度下降,风格切换正当时——权益基金2021年三季报解析》
18.《基金投资如何选准对标的“锚”:华安分类标签框架介绍》
17.《公募权益基金的舒适管理规模是多少?》
16.《权益基金增配科技,风格向小市值切换》
15.《海纳百川:权益基金经理全景标签池
14.《百舸争流:公募固收+产品盘点与剖析 |2021固收+产品投资策略展望
13.《群雄逐鹿,公募基金销售渠道之争
12.《银行获公募大幅加仓,港股龙头配置趋势不减》
11.《剖玄析微:公募对冲基金2020年报分析
10.《基金持仓跟踪牢,抱团风向早知道》
9.狭路相逢勇者胜:精选赛道下的精选基金框架
8.《分享注册制改革红利,把握网下打新机遇》
7.权益基金市场扩容万亿,龙头公司持股进一步集中
6.《公募权益基金智能图鉴》
5.《2020年打新策略对基金的收益增厚有多少?》
4.《公募绝对收益基金持续发力》
3.《透视机构抱团行为,量化视角全面解析》
2.《公募基金产品的绝对收益之路》
1.《基金反编译:绩优指数增强基金的绝技》

--量化研究--
16.《收益和波动共舞:非对称性理论蕴含的alpha》
15.《ChatGPT与研报文本情绪的碰撞》
14.《股价和资金流间的引力和斥力》
13.《可比公司法的量化实践:重塑价值因子》
12.《寻找选股策略与行业轮动策略的“舒适区”》
11.《个股alpha与行业beta的双剑合璧》
10.《震荡行情下,如何挑选估值合理、成长性强的“宝藏股”?》
9.《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如何运用在选股中?》
8.《如何借鉴赛道型基金持仓?基于业绩归因视角》
7.《当价值遇见成长:均衡估值因子》
6.《成长因子再升级:盈利加速度》
5.《昼夜分离:隔夜跳空与日内反转选股因子》
4.《留存收益、投入资本视角下的估值因子改进》
3.《信息提纯,寻找高质量反转因子》
2.《量价关系的高频乐章》
1.《高频视角下成交额蕴藏的Alpha》

--中观量化--
4.《行业轮动逻辑的标签化应用:重构轮动框架》 

3.《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如何运用在行业轮动中?》 

2.《消费升级,需求为王:景气度视角下的消费行业轮动策略》 

1.《盈利、估值视角下寻求板块轮动的确定性


--量化绝对收益之路--
5.《FOF赋能绝对收益:基金组合构建实战(下)》

4.《固收+组合构建白皮书:大时代的小尝试(下)

3.《固收+组合构建白皮书:大时代的小尝试(中)

2.《FOF赋能绝对收益:基金组合构建实战(上)》

1.《固收+组合构建白皮书:大时代的小尝试(上)》



--学海拾珠--
166.《基金波动率来源与基金业绩
165.《均衡配置宏观经济因子:分散效果如何?
164.《MemSum:基于多步情景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的长文档摘要提取
163.《奇异值分解熵对股市的动态预测能力
162.《基金超额能力、规模报酬递减与价值创造
161.《因子间相关性与横截面资产回报
160.《交易量对波动率的非对称效应
159.《基金定期报告中的文本语气能否预测未来业绩?
158.《因子投资中所蕴含的宏观经济风险
157.《基于隐含波动率和实际波动率的系统风险指标
156.《使用机器学习识别基金经理投资能力
155.《通胀是否会影响会计信息-股票价格间的相关性?
154.《信息不确定性、投资者情绪与分析师报告
153.《Alpha与风格因子的综合风险平价策略
152.《人工智能可以读懂企业高管的想法吗?
151.《A股的流动性、波动性及其溢出效应
150.《运用少量ETF可以复制主动基金的业绩吗?
149.《基于强化学习和障碍函数的自适应风险管理在组合优化中的应用
148.《投资者情绪能预测规模溢价吗
147.《基金抛售资产时的选择性偏差
146.《盈余公告披露的现象、方法和目的
145.《股票因子个性化:基于股票嵌入的因子优化
144.《动量、反转和基金经理过度自信》
143.《模糊因子与资产配置》
142.《chatGPT交易策略15个月收益500%+
141.《前景理论能否解释共同基金的业绩
140.《是否存在宏观公告溢价现象》
139.《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改进时间序列动量策略
138.《基金的协偏度择时能力
137.《ETF交易与分析师预测
136.《基于堆叠自编码器和长短期记忆网络的金融时间序列深度学习框架
135.《基金窗口粉饰行为的新指标
134.《策略拥挤与流动性冲击
133.《盈余公告前的已实现测度是否能预测公告后的股票回报?
132.《共同基金的长周期表现如何?
131.《股票市场流动性、货币政策与经济周期》
130.《媒体效应如何影响基金投资者和基金经理的决策?》

129.《基于盈利公告发布日期的交易策略》

128.《基金在阶段业绩不佳后会调整激进程度吗?》

127.《20和21世纪风格因子表现的趋势和周期》
126.《基金持仓集中度究竟如何影响基金业绩?》
125.《投机股与止损策略》
124.《基金具有情绪择时能力吗?》
123.《如何管理投资组合波动率?》
122.《债基投资者关心哪些业绩指标?》
121.《投资者关注度在市场择时中的作用
120.《社会责任基金的业绩与持续性》
119.《基于财报文本的竞争关系与股票收益》
118.《基金投资者的真实择时能力如何?》
117.《技术相似性对股票收益的预测能力》
116.《ETF的资金流动是否蕴含独特信息?》
115.《BAB增强版:与包含定价噪音的Beta为敌》
114.《基金经理能选出好的“投机性”股票吗?》
113.《明星分析师能否在糟糕的信息环境中做出更好的覆盖决策?》
112.《股票短线交易与收益异象》
111.《分析师反应不足和动量策略》
110.《共同资金流Beta与因子定价》
109.《被动投资对共同基金管理能力和市场效率的影响》
108.《低频交易的主动基金业绩表现如何?》
107.《不同的回撤指标之间存在差异性吗?》
106.《基金公司内部的竞争与合作》
105.《隐藏在日历异象背后的市值效应》
104.《基金交易分歧与业绩影响》
103.《如何预测动量因子的表现?》
102.《“聪明钱”、“糊涂钱”与资本市场异象》
101.《无形资产对因子表现的影响》
100.《因子动量与动量因子》
99.《基金评级的变化是否会对股票价格产生系统性影响?》
98.《预期收益、成交量和错误定价之间的关系》
97.《基于回撤控制的最优投资组合策略》
96.《基金抛售对股票价格影响的外溢效应》
95.《已实现半Beta:区分“好的”和“坏的”下行风险》
94.《基金业绩面板回归模型的展望应用》
93.《如何构建更稳健的风险平价投资组合?》
92.《衰退期职业起点与基金业绩影响》
91.《资产配置与因子配置:能否建立统一的框架?》
90.《基金对业务单一公司的偏好》
89.《如何理解因子溢价的周期性?》
88.《货币政策的冲击对基金投资的影响》
87.《度量共同基金经理的绩效表现—基于松弛度经理绩效指数》
86.《基金业绩预测指标的样本外失效之谜》
85.《付出越多,回报越多?—基金公司调研行为与基金绩效的实证研究》
84.《时变的基金业绩基准》
83.《席勒市盈率与宏观经济环境》
82.《基金可持续性评级的公布与资金流量》
81.《关于资产分散化的新思考》
80.《应对通胀时期的最佳策略》
79.《如何基于持仓刻画共同基金的择时能力?》
78.《基金经理可以在股市错误估值时把握住择时机会吗?》
77.《企业盈余管理是否与分析师预测有关?》
76.《主成分分析法下的股票横截面定价因子模型》
75.《盈余公告前后的收益特征是否与投机性股票需求有关?》
74.《债券基金交易风格与市场流动性风险》
73.《高点锚定效应和跨公司收益预测》
72.《贝叶斯动态面板模型下的基金业绩持续性》
71.《企业员工流动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70.《双重调整法下的基金业绩评价》
69.《持仓技术相似性与共同基金业绩》
68.《基金组合如何配置权重:能力平价模型》
67.《财务受限,货币政策冲击和股票横截面收益之间的关系》
66.《基金流动性不足会加剧资产价格的脆弱性吗?》
65.《基于分析师目标价格及相对估值的策略》
64.《基金的“择时”选股能力》

63.《凸显效应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62.《国内基金经理更换对业绩的影响》

61.《流动性不足对股票横截面和时间序列收益的影响》

60.《使用同类基准来评估基金表现有何效果?》
59.《如何用现金流特征定义企业生命周期?》
58.《基金投资者与基金持股的“分割”关系》
57.《高成交量溢价能预测经济基本面信息吗?
56.《基金经理自购与基金风险》
55.《因子动量与行业动量,孰因孰果?》
54.《基金公司内部的信息传播速度》
53.《共同基金持仓拥挤度对股票收益的影响》
52.《基金的下行风险择时能力》
51.《社交媒体效应、投资者认知和股票横截面收益》

50.《投资者评价基金时会考虑哪些因素?》

49.《公司盈利季节性和股票收益》
48.《信息消化与资产定价
47.《日历更替:研究盈余公告发布时点影响的新视角》
46.《收益的季节性是由于风险还是错误定价?》
45.《公司复杂性对盈余惯性的影响》
44.《如何衡量基金经理把握股票基本面的能力?》
43.《企业预期管理与股票收益》
42.《基金的资金流压力会对股价造成冲击吗?》
41.《投资者对待公司财报措辞变化的惰性》
40.《处置偏差视角下的基金经理行为差异
39.《现金流能比利润更好的预测股票收益率吗?》
38.《基金经理个人投入度对业绩的影响
37.《历史收益的顺序能否预测横截面收益?》
36.《基金买卖决策与其引导的羊群效应》
35.《分析师重新覆盖对市场的影响 
34.《基金规模和管理能力的错配》
33.《股利是否传递了有关未来盈利的信息?
32.《基金换手提高能否增加收益?》
31.《基本面分析法下识别价值成长溢价的来源》
30.《有多少分析师建议是有价值的?》
29.《不同的经济环境下应如何配置资产》
28.《公募基金投资者是否高估了极端收益的概率》
27.《市场竞争对行业收益的影响
26.《基金竞争格局对Alpha持续性的影响》
25.《度量beta风险新视角:盈利beta因子》
24.《知情交易的高频指标》
23.《因子择时的前景和挑战
22.《基金在Alpha和偏度间的权衡》
21.《拥挤交易对板块轮动与因子择时的指示意义》
20.《横截面Alpha分散度与业绩评价》
19.《情绪Beta与股票收益的季节性》
18.《分解公募基金Alpha:选股和配权》
17.《企业规模刚性与股票收益》
16.《股票基金的窗口粉饰行为》
15.《风险转移与基金表现》
14.《基金经理的投资自信度与投资业绩》
13.《久期驱动的收益》
12.《基金重仓持股季末的收益反转异象》
11.《羊群效应行为是否能揭示基金经理能力?》
10.《主动基金的风格漂移》
9.《基于VIX的行业轮动和时变敏感度》
8.《市场日内动量》
7.《价格动量之外:基本面动量的重要性》
6.《优胜劣汰:通过淘汰法选择基金》
5.《分析师共同覆盖视角下的动量溢出效应》
4.《资产定价:昼与夜的故事》
3.《价格张力:股票流动性度量的新标尺》
2.《偏度之外:股票收益的不对称性》
1.《波动率如何区分好坏?》

--打新跟踪--

151.《新股赚钱效应持续,多只涨幅超100%》

150.《新股首日涨幅稳定,近期询价入围率较

149.《10月新股发行量较少,单只个股首日涨幅趋高》

148.《新股涨幅继续回暖,打新情绪指数持积极态度

147.《新股涨幅底部回暖,打新账户数居于年内高位》

146.《节后首周新股遭破发,单周打新贡献收负》

145.《新股破发再现,9月打新收益回落至本年平均水平》

144.《近期新股涨幅进一步回落》

143.《新股涨幅有所“降温”,北证网上打新参与户数攀升》

142.《多只新股上市首日涨幅超100%,情绪维持”高温“》

141.《IPO“低速”运行,破发率处于历史低位》

140.《IPO节奏将阶段性收紧》

139.《打新赚钱效应持续,次新反复活跃》

138.《新股市场受资金追捧,打新收益陡升》

137.《破发改善,打新情绪指数持积极态度》

136.《创业板新股涨幅,参与账户数双升》

135.《科创板年内最大IPO华虹公司完成询价》

134.《创业板新股密集上市,月度打新收益率创新高》

133.《创业板新股收益回暖,情绪指数持积极态度》

132.《新股首日涨幅回暖,A类参与户数回升》

131.《农科巨头先正达成功过会,拟募资650亿元》

130.《本周新股涨幅环比下行,发行规模有所上升》

129.《5月双创破发率30%,主板打新收益回落》

128.《近期新股上市节奏维稳》

127.《新股首日涨幅分化,打新情绪底部回暖

126.《主板注册制运行满月,打新收益较为稳健

125.《4月创业板新股情绪回落,破发比例达62.5%》

124.《双创又见破发,打新收益环比下行

123.《首批注册制主板新股上市首日表现亮眼双创

122.《科创板新股首日涨幅回暖,首批注册制主板新股迎来上市

121.《首批注册制主板新股中签结果公布

120.《注册制首批主板新股询价状况如何?

119.《注册制下首批主板企业过会

118.《北交所迎本年首只网下询价新股

117.《二月上市节奏回温,打新收益环比上涨

116.《打新参与账户略有回升,核准制“扫尾”发行提速

115.《全面注册制正式文件落地

114.《打新收益显著上行,情绪指数维持积极态度

113.《情绪冷暖指数建议近期打新持积极态度

112.《1月发行节奏缓慢,打新收益环比下行

111.《北交所做市业务持续推进

110.《百花齐放不复在,潜心耕耘结硕果——2023年网下打新展望

109.《北证破发率居高,多家待上市企业下调发行底价

108.《2022年A类2亿资金打新收益率约3.47%

107.《新股收益与参与账户数环比维持稳定》

106.《新股收益环比小幅下行,本周维持零破发》

105.《双创打新收益稳步增长,北证迎来发行高峰》

104.《11月打新收益环比上行》

103.《北证50指数产品发行在即,推进北交所高质量扩容》

102.《打新收益企稳,参与账户数缓慢回升》

101.《北交所推出融资融券制度》

100.《北交所下半年发行提速,北证50成分股公布

99.《麒麟信安上市表现亮眼,10月打新收益回温》

98.《破发率降低,打新收益自底部回暖》

97.《科创板股票做市交易业务准备就绪》

96.《科创板破发幅度较大,参与账户数显著下降》

95.《新股破发率企高,上市涨幅较低》

94.《北交所开启网下询价,发行制度实践更加完善》

93.《破发有所改善,但上市涨幅仍维持低迷》

92.《破发再现,打新收益率显著降低》

91.《八月上市规模环比上升,打新收益创年内新高》

90.《新股上市涨幅维稳,本周维持零破发》

89.《打新收益持续回温,海光信息贡献突出》

88.《打新收益回暖,机构参与积极》

87.《7月新股破发率提升,打新收益环比下降》

86.《近期新股定价PE上移,破发比例或再度上升》

85.《新股涨幅下降,单周打新贡献为负》

84.《新股破发再现,仍需警惕定价较高风险》

83.《新股首发PE中枢回落,定价趋于理性》

82.《六月新股打新收益创今年新高》

81.《科创板打新参与账户数量回升》

80.《新股上市涨幅大幅回暖,账户数量趋稳》

79.《五月上市规模较小,但网下询价新股均未破发》

78.《询价新规常态化运作,打新收益测算调整》

77.《打新收益回暖,本周新股申购密集》

76.《询价节奏缓慢,本月尚未有注册制新股上市》

75.《新股破发率较高,近期询价节奏缓慢》

74.《4月科创板打新呈负收益,主板中国海油收益较高》

73.《新股破发加剧,部分固收+产品率先退出打新》

72.《近期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维持低迷》

71.《机构打新参与度持续走低》

70.《机构精选个股参与打新,定价能力日益突出》

69.《新股再现密集破发,单周打新负贡献》

68.《打新市场回温,3月上旬打新收益已超2月》

67.《大族数控成节后首只破发新股,2月打新收益较低》

66.《本周询价新股密集,预计总募资过百亿》

65.《创业板已成为打新收益主要来源》

64.《节后上市节奏缓慢,本周暂无询价新股》

63.《2022年1月A类2亿资金打新收益率0.36%》

62.《新股表现大幅回暖,单周打新贡献突出》

61.《上周市场情绪不佳,新股现密集破发》
60.《北证网上申购热情高涨,本周科创板打新负收益》
59.《发行节奏稳中有进,打新制度红利尚存——网下打新2021回顾与2022展望》
58.《2021全年新股发行规模超5000亿》
57.《2021至今A类2亿资金打新收益率12%》
56.《北交所网下投资者管理特别条款正式发布》
55.《新规后新股上市日内价格怎么走?》
54.《新股上市表现回暖,参与账户数趋稳》
53.《科创板年内最大新股百济神州询价待上市》

52.《从收益角度调整打新能力评价指标》

51.《北交所首批IPO新股采用直接定价发行》

50.《打新账户数量降低,机构参与热情下降》

49.《多只新股破发,打新收益曲线调整》

48.《新股发行价显著上行,中自科技上市首日破发》

47.《部分新股定价突破“四值”孰低》

46.《网下询价分散度提升,有效报价区间拓宽

45.《本周注册制新股询价新规正式落实》

44.《如何估测未来网下打新收益率?》

43.《打新账户数量企稳,预计全年2亿A类收益率11.86%》

42.《新股上市涨幅回落,下调打新收益预期》
41.《2021至今A类2亿资金打新收益率9.8%》
40.《注册制发行制度优化、促进定价博弈平衡》
39.《从交易情绪中预测次新股走势》
38.《各类“固收+”打新基金推荐 》
37.《新股上市后价格一般怎么走?(下)》
36.《新股上市后价格一般怎么走?(中)》
35.《新股上市后价格一般怎么走》
34.《新股上市首日流动性分析》
33.《2021上半年打新回顾:常态发行,稳中有进》
32.《寻找主动进取型打新固收+产品》
31.《寻找红利低波型打新固收+产品》
30.《寻找防御型打新固收+产品》
29.《年内最大新股三峡能源等待上市
28.《单周上市规模200亿,和辉光电涨幅不及预期》
27.《优质新股集中上市,单周打新收益突出》
26.《新股上市首日最佳卖出时点有所后移》
25.《新股发行稳中有升,IPO排队现象缓和》
24.《2021新股上市规模破千亿 
23.《新股上市节奏趋于平稳,上市表现有所回暖》
22.《2021打新收益的规模稀释效应更加显著》
21.《科创板C类打新账户数量渐超A类》
20.《单周新股上市规模超百亿,3月规模环比上升》
19.《注册制上市涨幅维持150%,主板略微回落
18.《A类账户数量企稳,2021打新收益可期》
17.《极米科技上市涨幅超300%,打新贡献显著
16.《IPO发行常态化,2021新股规模可期》
15.《2021至今A类2亿资金打新收益率1.3%》
14.《1月新股上市规模同比下降》
13.《滚动跟踪预测2021打新收益率》
12.《基金打新时的资金使用效率有多少?》
11.《A股IPO发行定价历程回望
10.《注册制助推IPO提速,2021新股储备较为充足》
9.《如何筛选打新基金?》
8.《如何测算2021年网下打新收益率?》
7.《6个月锁定期对打新收益有何影响?》
6.《新股何时卖出收益最高?(下)》
5.《新股何时卖出收益最高?(上)》
4.《网下询价谋定而后动》
3.《从参与率和入围率两个角度筛选打新基金》
2.《网下打新报价入围率整体略有下滑》
1.《新股上市降速,蚂蚁暂缓发行》

--其他研究--
--指数研究--
6.《编制规则修改,沪深300指数或迎新成员——2021年12月主要指数样本股调整预测》
5.《2021年6月主要指数样本股调整预测
4.《美国ETF监管新规导读》
3.《沪深300杠杆反向基金在港交所上市》
2.《半透明主动ETF:海外资管新风口》
1.《亚洲首支权益主动型ETF在香港上市
--事件点评--
5.《全面注册制改革启动,打新收益或重获关注
4.《震荡环境下的A股市场展望》
3.《侧袋机制在公募产品中的应用展望》
2.《上证综指编制规则优化简评》
1.《T+0交易制度的境外发展与境内探索》
--数据智库--
7.《2021Q2基金重仓股与重仓债券数据库》
6.《2021Q1基金重仓股与重仓债券数据库》
5.《打新策略定期跟踪数据库》
4.《权益基金定期跟踪指标库》
3.《2020Q3基金重仓股与重仓债券数据库》
2.《ETF跟踪模板发布》
1.《指数增强基金跟踪模板发布
--产品分析--

12.《华商基金孙志远:稳守反击型FOF名将》

11.《华商基金张晓:俯筛赛道,仰寻个股》

10.《以静制动,顺势而为:景顺长城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投资价值分析》
9.《华商基金余懿:注重平衡,兼顾逆向和景气》
8.《华商基金彭欣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
7.《华商基金厉骞:擅长进攻的”固收+“名将》
6.《华富基金尹培俊:擅长资产配置的绩优“固收+”舵手》
5.《华富成长趋势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4.《创业板中报业绩亮眼,创业板指配置正当时》
3.《宽基中的宽基:国泰上证综指ETF投资价值分析》
2.《聚焦行业龙头,布局电子赛道》
1.《应对不确定性,黄金配置正当时》


关于本公众号
“金工严选”公众号记录华安证券研究所金融工程团队的研究成果,欢迎关注

重要声明

适当性说明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本账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华安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华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华安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本账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本账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我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本账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投资评级说明

以本报告发布之日起12个月内,证券(或行业指数)相对于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为标准,定义如下:

行业及公司评级体系

买入—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增持—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领先市场基准指数5%至15%;中性—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与市场基准指数的变动幅度相差-5%至5%;减持—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5%至15%;卖出—未来6-12个月的投资收益率落后市场基准指数15%以上;无评级—因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市场基准指数为沪深300指数。


分析师承诺

本人具有中国证券业协会授予的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以勤勉的职业态度、专业审慎的研究方法,使用合法合规的信息,独立、客观地出具本报告,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和信息均来自市场公开信息,本人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或完整性不做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仅供参考。本人过去不曾与、现在不与、未来也将不会因本报告中的具体推荐意见或观点而直接或间接收任何形式的补偿,分析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证明。


免责声明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来源于合规渠道,华安证券研究所力求准确、可靠,但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均不做任何保证,据此投资,责任自负。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客户应考虑本报告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华安证券及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并进行交易,还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或其他服务。


本报告仅向特定客户传送,未经华安证券研究所书面授权,本研究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如欲引用或转载本文内容,务必联络华安证券研究所并获得许可,并需注明出处为华安证券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文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和删改。如未经本公司授权,私自转载或者转发本报告,所引起的一切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转载或转发者承担。本公司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有态度的金融工程&FOF研究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金工严选

本文链接:http://17quant.com/post/%E3%80%90%E5%8D%8E%E5%AE%89%E9%87%91%E5%B7%A5%E3%80%91%E4%BC%81%E4%B8%9A%E5%AD%A3%E5%BA%A6%E6%8A%95%E8%B5%84%E6%BF%80%E5%A2%9E%E4%B8%8E%E8%82%A1%E7%A5%A8%E6%A8%AA%E6%88%AA%E9%9D%A2%E6%94%B6%E7%9B%8A%E2%80%94%E2%80%94%E2%80%9C%E5%AD%A6%E6%B5%B7%E6%8B%BE%E7%8F%A0%E2%80%9D%E7%B3%BB%E5%88%97%E4%B9%8B%E4%B8%80%E7%99%BE%E5%85%AD%E5%8D%81%E4%B8%83.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券商金股8月解析 | 开源金工

券商金股8月解析 | 开源金工

开源证券金融工程首席分析师  魏建榕微信号:brucewei_quant执业证书编号:S0790519120001开源证券金融工程高级分析师  高鹏(联系人)微信号:1395178...

【中国软件国际(0354.HK)】加深与长安汽车合作,有望受益于“软件定义汽车”行业转型红利——组织重庆长安汽车调研活动点评

【中国软件国际(0354.HK)】加深与长安汽车合作,有望受益于“软件定义汽车”行业转型红利——组织重庆长安汽车调研活动点评

点击上方“光大证券研究”可以订阅哦点击注册小程序查看完整报告特别申明: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研究所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

【信达金工于明明团队】本周宽基指数ETF净流入超百亿,多只中长期纯债基金和被动指数债券基金成立

【信达金工于明明团队】本周宽基指数ETF净流入超百亿,多只中长期纯债基金和被动指数债券基金成立

内容摘要▶ 市场回顾:本周市场宽基指数普遍下跌。截至2023年12月15日,上证综指收于2942.56点,近一周下跌0.91%;深证成指收于9385.33点,近一周下跌1.76%;沪深300...

反弹有望持续

反弹有望持续

    关注微信公众号,回复【戴维斯双击】、【净利润断层】、【沪深300增强】查看持仓明细;回复【机构业绩增强基准】可查看公募基金平均配置情况。摘要 ...

俱怀逸兴壮思飞——招商中证2000指数增强即将发行

俱怀逸兴壮思飞——招商中证2000指数增强即将发行

导读1. 经济复苏拐点已现,小盘股迎来布局良机外部环境持续改善,外资流出压力有望继续边际缓解:随着海外环境改善,此前外资无差别流出新兴市场的情况已在逐渐被扭转。近期,随着美债利率显著下行,外资情绪已在...

【海通金工】投资主线或将逐步回归基本面

【海通金工】投资主线或将逐步回归基本面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