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文献推荐 第258期:PEAD现象中宏微观新闻的互补关系

admin1年前研报733

摘要

文献来源:David Hirshleifer, & Jinfei Sheng. (2022). Macro news and micro news: complements or substitutes?.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45(3), 1006-1024.

推荐理由:PEAD(Post-Earnings Announcement Drift,盈余公告后漂移)是指股价在公司发布盈余公告后的持续反应。现有理论认为,宏观新闻的出现会分散投资者的注意力,减少其处理公司微观新闻的时间和精力。所以,根据现有理论可以推断:宏微观新闻在同一天发布会使得市场反应会更为迟缓,漂移应更明显。
但实证结果发现,当宏微观新闻在同一天发布时,市场对公司盈余惊喜的即时价格反应更强烈,而漂移更弱。这表明,在发布宏观新闻的日子里,盈余信息被更快地纳入股票价格之中,从而导致股票估值更为有效。换言之,宏观新闻和公司层面微观新闻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相比于市场在其他日子里股价对盈余惊喜的反应,在发布宏观新闻的日子里,那些盈余惊喜最大的公司的即时价格反应增加17%,盈余公告后漂移减少71%。
宏观新闻和微观新闻之间的互补关系可以用来构建交易策略:在月份t购买月份t-1在非宏观新闻日发布公告的盈余惊喜最高分位的公司,并做空在非宏观新闻日发布公告的盈余惊喜最低分位的公司。在本文的样本中,PEAD交易策略在非宏观新闻日的盈余公告中每月产生约1%的超额收益,而在宏观新闻日的盈余公告中,PEAD策略的超额收益则要小得多。

1. 引言

为了理解市场如何处理与证券定价相关的多个信号,投资者需要首先理解可能存在的信息和注意力的交互效应。例如,投资者通常面临着整体经济层面(宏观)和公司层面(微观)的新闻。为了深入了解信息信号之间的交互,本文研究了宏观新闻的出现如何影响股市处理和吸收微观新闻(即公司层面盈余公告)的信息。
‍现有理论认为,宏观新闻将妨碍投资者对盈余公告的处理。在最优注意力分配理论中,注意力有限的投资者面临着在宏观层面与公司层面新闻之间分配时间或认知资源的权衡。例如,在Peng和Xiong(2006)的模型中,投资者倾向于在处理公司特定信息之前处理市场和行业层面的信息,因为处理市场和行业层面的信息具有规模经济效应。
这一理论强调了对宏观新闻与公司微观新闻的关注度替代效应。宏观新闻的出现分散了投资者的注意力,减少了其处理公司微观新闻的时间和精力。理论模型已经显示,投资者的有限关注会导致公司层面的错误定价,包括对盈余惊喜的反应不足(Hirshleifer和Teoh,2003;Peng和Xiong,2006;Hirshleifer等,2011),这与实证研究的结论相一致,即投资者的关注不足会延迟盈余新闻纳入股票价格的速度。所以,如果投资者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投资者主要关注宏观层面新闻而非公司层面的微观新闻,将使市场在处理公司盈余新闻方面效率下降。具体来说,市场反应会更为迟缓,反应不足会进一步增加。
受到有限关注理论的启发,本文研究了股市对盈余信息的反应敏感度在有或无主要宏观经济公告的日子里是否有所不同。本文重点关注了宏观新闻的发布对公司盈余公告即时价格反应以及随后的股价漂移(PEAD)的影响。具体来说,本文的假设是某一天的宏观经济公告是否导致股市对当天的公司盈余公告的吸收减弱。
令人惊讶的是,本文发现宏观新闻的影响与理论预测相反:当宏观新闻和微观新闻在同一天发布时,市场对公司盈余惊喜的即时价格反应更强烈,而漂移更弱。这表明,在发布宏观新闻的日子里,盈余信息被更快地纳入股票价格之中,从而导致股票估值更为有效。换言之,宏观新闻和公司层面微观新闻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在控制了盈余公告的数量、星期几以及市场收益率等现有的市场反应的影响因素后,互补关系仍然存在。该互补关系具有经济上的显著性。相比于市场在其他日子里对盈余惊喜的反应,在发布宏观新闻的日子里,那些盈余惊喜最大的公司经历了17%的即时价格反应增加,和71%的盈余公告后漂移减少。
这一宏观新闻和微观新闻之间的互补关系可以用来构建交易策略。一般来说,基于PEAD的交易策略会买入那些有正面盈余惊喜的公司,卖出那些有负面盈余惊喜的公司。与过去关于PEAD异象的研究一致,在本文的样本中,PEAD交易策略在非宏观新闻日的盈余公告中每月产生约1%的超额收益,而在宏观新闻日的盈余公告中,PEAD策略的超额收益小且在统计上不显著。这个发现与前述结论一致,即在宏观新闻日,盈余信息被更快地吸收,消除了基于盈余惊喜交易获利的机会。
为什么在宏观新闻日,市场对盈余信息的处理更有效?本文探索了四种可能的解释。第一个可能的解释来源于投资者不仅只关注股票的宏观和微观新闻,而宏观新闻会把投资者关注度从其他活动转移到对股票的分析上。投资者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必须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与即时处理股市新闻无关的活动。对于个体投资者而言,这包括他们的休闲和工作活动。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除了休闲活动外,这还包括他们的工作活动的主要部分。比如,投资经理有行政和人力资源任务、市场营销和客户关系维护任务以及一般的投资管理任务,如研究可能的交易策略。由此可见,投资者在某一天可以选择把更多或更少的注意力放在宏观和公司层面的新闻上,以此与投资者注意力的其他目标进行权衡。例如,重要宏观新闻的到来,比如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决定,可以触发投资者的注意力同时转向研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和对个别公司基本面的影响。那么在这样的时候,市场也可能更有效地吸收公司层面的新闻。虽然这种对注意力分配的选择在经济上是直观和有说服力的,但在现有的文献中却对此研究的较少。
可能反对这个论点的是,对宏观事件的反应只需要进行简单的公司层面的分析,因此没有理由触发额外的公司层面注意力。然而,考虑到公司的贝塔值和因子载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吸收宏观信息的过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要想准确地吸收宏观新闻中的主要信息需要结合对公司不断演变的基本面进行再思考。这样的再思考就可能帮助投资者吸收盈余新闻中的信息。
为了检验宏观新闻是否确实引发了投资者对公司特定新闻的更大关注,本文使用了彭博社提供的异常机构投资者关注度(AIA)度量(Ben-Rephael等,2017)。本文发现,总体上,宏观新闻日的AIA较高,而在宏观新闻发布当天有盈余公告发布的公司,AIA更高。此外,本文发现注意力权衡对机构投资者似乎很重要,即宏观新闻对AIA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机构持股比例高的公司。这些结果与投资者关注度解释一致,即宏观新闻对市场对盈余公告反应的影响源于投资者的关注。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宏观新闻的存在可能使公司层面新闻对股票价值的解释变得更具有信息性,从而导致市场对盈余公告的反应更为强烈。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为信息传递效应。理论研究表明,对同样的公司层面新闻,投资者在经济低迷时期对其的反应比在经济繁荣时期更强烈(例如,Schmalz 和 Zhuk,2018)。这表明宏观新闻有时可能包含使股价对盈余公告更敏感的信息。
为了验证这一解释,本文借助了分析师预测。如果宏观新闻的信息能够补充公司层面的盈余新闻,使其更具信息性,那么分析师预测修正对公司层面盈余新闻应该更为敏感。与这个论点一致,本文发现分析师更频繁地基于宏观新闻日发布的盈余公告修正他们的预测,并提供更准确的预测。
为了进一步检验信息传递渠道,本文检验了这一互补关系是否随公司规模和分析师覆盖度变化。由于特质风险可以被分散,大公司和分析师覆盖度高的公司往往与宏观经济联系更为紧密,这表明宏观新闻更能帮助这类公司的投资者理解他们的盈余公告。的确,本文发现这种效应在大公司和分析师覆盖度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这些结果支持了信息传递渠道的观点。
此外,上市公司可能策略性地选择在宏观新闻日或非宏观新闻日发布盈余公告,而宏观新闻与公司盈余新闻之间的互补或替代关系可能会受到发布时机的影响。根据过去的研究,本文将那些公告日期与之前同一季度的日期相差超过五天的公司归类为策略性改变其盈余公告日期的公司。本文发现,互补关系主要集中在那些没有策略性改变盈余公告日期的公司中。这表明策略性的择机发布盈余公告并不是导致宏微观新闻之间存在互补关系的原因。
最后,本文考虑了宏观和微观新闻之间的互补关系是否由公司的流动性溢价驱动。以前的研究发现,盈余公告溢价与流动性风险有关(Sadka,2006;Frazzini 和 Lamont,2007)。在宏观新闻日,有正盈余惊喜的公司可能具有更高的流动性。本文使用两种流动性指标,发现总体上宏观新闻日的股票流动性更高。然而,与低盈余惊喜的公司相比,高盈余惊喜的公司在宏观新闻日的流动性并没有增加。这些发现表明,流动性解释互补关系的可能性不大。
此外,本文使用包含很少关于基本面信息(特别是关于公司层面基本面对盈余新闻敏感性的理性信息)的干扰事件,进一步测试投资者关注度渠道。本文认为这些事件会将投资者注意力从股市转移走。本文发现,干扰事件(如恐怖主义和枪击事件的新闻)与对盈余新闻的市场反应较弱有关,这支持了投资者关注度渠道的观点。本文还使用了大公司的关注度互补事件(这些事件可能会吸引人们关注股市)来区分投资者关注度渠道和信息传递渠道。本文发现,这些事件导致收益对盈余新闻的敏感性增加,这也支持了投资者关注度渠道的观点。
2. 数据
2.1. 宏观新闻

首先,本文从彭博经济日(Bloomberg Econoday)的40项宏观公告中选择一组重要的宏观公告。如果这一天发生以下四个公告之一,本文就定义这一天为宏观新闻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决定、就业情况、ISM(美国供应管理协会)的PMI和个人消费。这些天占所有交易日的23%。之所以选择这四个公告,首先是因为这四个公告能够引起在统计和经济上显著的市场反应,其次是因为这几个公告对于金融市场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已有文献的证明(参见,例如,Lucca和Moench,2015;Gilbert等,2017)。

2.2. 盈余公告

本文从Compustat和I/B/E/S获取1997年至2014年的季度盈余发布数据作为微观新闻。按照Hirshleifer等(2009)的方法,本文使用如下公式测量盈余惊喜(Earnings Surprise, ES),即实际盈余(I/B/E/S记录的实际值)与在季度收益公告前30天包含在I/B/E/S详细文件中的中位数预测(Forecast)之差,并按照相应季度末的股票价格(Price)进行调整。

对盈余新闻的股价反应,本文使用每只股票的累积异常收益率(CAR)来衡量,该收益率是根据市场模型估计的β调整的原始持有期收益率。对于每个季度的盈余公告日期t,本文定义时间区间(t1, t2)内的累积异常收益率CAR(t1, t2)如下:

其中,是公司k在第j天的收益,是市场在第j天的收益,是从市场模型中利用(τ-300,τ-46)的数据估计出的系数。

对于即时股票价格反应,本文使用2个交易日窗口[0,1]的CAR来衡量。对于盈余公告后漂移,本文使用60个交易日窗口[2,61]的CAR来衡量。此外,本文排除了仙股、实际或预测盈余大于股票价格的观察值以及缺少盈余惊喜的观察值。最终样本包括158,399个观察值。

2.3. 描述性统计

图1的Panel A报告了全部样本的描述性统计。从图1中可以看出,平均每天有118次盈余公告。盈余公告的平均即时反应(CAR[0,1])为0.1%,漂移的平均值(CAR[2,61])为1%。Panel B显示了宏观新闻日和非宏观新闻日的统计数据。平均来看,宏观新闻日的盈余公告数量明显较少,市场收益率更高。在宏观新闻日发布盈余公告的公司对盈余新闻的即时反应(CAR[0,1])明显更高,漂移(CAR[2,61])更低。

3. 宏观新闻与公司盈余新闻

3.1.基本结果 

本节检验在有宏观新闻的日子,市场对盈余公告的反应是否与其他日子不同。按照现有的文献,本节对公司的盈余惊喜进行排序,并将它们分配到11个分位数上。负面盈余惊喜的公司均等分配到1到5的分位数,正面盈余惊喜的公司均等分配到7到11的分位数。零盈余惊喜的公司被标记为第6分位数。一般来说,盈余公告文献习惯使用盈余惊喜分位数而不是盈余惊喜的原值,因为原始的盈余惊喜值并不能导致较好的线性拟合结果(Bernard and Thomas, 1989)。

本文首先关注盈余惊喜最低和最高的组,即第1和第11分位数,因为这样做使得解释效应的大小变得容易。为了检验宏观新闻对市场处理盈余新闻的影响,本文估计如下模型:

其中CAR是即时反应CAR[0,1],或者盈余公告后漂移CAR[2,61]。如果盈余惊喜分位数是11,ESTOP等于1,如果盈余惊喜分位数是1,ESTOP等于0。Macroday是一个虚拟变量,如果某一天有FOMC、就业状况、PMI或个人消费中的任何新闻发布,它等于1。X包含各种控制变量。以前的研究表明,对盈余新闻的股票反应会随公司规模、分析师覆盖、星期几、同日盈余公告的数量和总体股市收益率而变化(例如,Bernard and Thomas, 1989;DellaVigna and Pollet, 2009;Hirshleifer et al., 2009;Gulen and Hwang, 2012)。因此,本文将规模分位数、分析师覆盖率、股票换手率、一周/一月/一年中的日子虚拟变量、每日盈余公告数量和市场收益率作为控制变量。
本文考虑两个假设。一方面,根据前文列举的模型,对宏观新闻的关注会将注意力从处理个别公司的盈余公告中转移走,本文将此称为替代假设。另一方面,根据引言中的讨论,宏观新闻可能会增加价格反应对公司盈余公告的敏感性,本文将此称为互补假设。
用于测试替代假设和互补假设关键的系数是回归模型中的。在互补假设下,宏观新闻日的市场对盈余公告的即时反应更强,漂移更弱。因此,对于CAR[0,1]来说,>0,对于CAR[2,61]来说,<0。相反,在替代假设下,对于CAR[0,1]来说,<0,对于CAR[2,61]来说,>0。

图2的Panel A报告了检验的结果。第(1)列呈现了一个简化的模型,即没有包括任何控制变量。交互项(α_3)的系数是正的(1.277),并且在1%的水平上是显著的,这表明宏观新闻日的顶级盈余惊喜的价格反应比在其他日子强。这一结果具有经济意义上的显著性,与在其他日子(8.352)对顶级盈余惊喜的股票反应的系数(α_2)相比,Macroday的反应增加了15%(1.277/8.352)。当包括控制变量时,这个比较的经济量级增加了17%(1.373/8.127)。这个效应的大小与DellaVigna和Pollet(2009)记录的周五公告减少15%以及Hirshleifer等(2009)记录的高新闻日盈余公告减少13%是相当的。

对于盈余公告后的漂移,交互项的系数为负(含控制变量为-3.682)并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在宏观新闻日发布的盈余公告的漂移较其他日子的盈余新闻小。第(3)列显示,宏观新闻日发布的盈余公告的漂移小了71%(3.458/4.846)。同样,这一结果具有经济意义上的显著性,并且与以前的研究相当。总的来说,这些结果支持了互补假设。

为了进一步理解宏观公告如何影响漂移,本文在图3中比较了各个时间段内的漂移差异。这里的漂移差异被定义为正面盈余惊喜最高组和负面盈余惊喜最低组的平均累积异常收益之间的差异。宏观新闻日和非宏观新闻日公告的漂移差异在盈余公告后的第10个交易日变得明显,并在接下来的60个交易日中继续增加。具体来说,宏观新闻日的公告漂移在公告后的前10个交易日内迅速增加,并在第50个交易日前略有下降。相比之下,非宏观新闻日的公告漂移显示出完全不同的模式。它在前10个交易日内迅速增加,并在第60个交易日前继续增加。这些特征表明,宏观新闻日发布的盈余新闻在公告后的10个交易日内几乎完全纳入价格,而非宏观新闻日发布的盈余新闻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被纳入股票价格之中。

在上述分析中,我们将重点放在了在极端的盈余惊喜分位数上,因为在这些分位数上,效应应该是最强的。虽然这种方法简单易懂,但它并没有利用全部样本。接下来,本节将在全部样本中研究宏观新闻如何影响投资者对不同分位数的盈余惊喜的反应。为了检验这种影响,本文估计以下回归:

其中, ES是盈余惊喜的分位数,取值为1到11,其他变量的定义与图2 Panel A中的定义相同。同样,交互项的系数()是我们关心的关键参数。

图2的Panel B报告了回归结果。与Panel A一致,交互项(ES×Macroday)的系数是正的并且显著,这表明在宏观新闻日,股票对盈余新闻的即时反应比其他日子更强烈。就经济显著性而言,与其他日子的股票对盈余惊喜反应的系数(0.842)相比,宏观新闻日对盈余新闻的敏感度提高了11%(0.092/0.842)。对于漂移,交互项的系数为负,并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在宏观新闻日发布的盈余新闻的漂移比其他日子的盈余新闻小。第(4)列表明,在宏观新闻日发布的盈余公告的漂移小了52%(0.201/0.388)。

这些测试中的控制变量来源于先前的文献。首先,与DellaVigna和Pollet(2009)的研究一致,本文发现,如果新闻是在周五发布的,那么对盈余公告的即时价格反应会小得多。其次,本文证实了在盈余新闻发布数量多的日子发布的盈余公告,即时反应会更弱,漂移会更强,这与Hirshleifer等(2009)的研究一致。第三,本文证实了在市场收益率高的日子发布的盈余,其即时反应会更强,这与Gulen和Hwang(2012)的研究一致。在控制了这些效应之后,宏观新闻和盈余公告之间的互补关系仍然存在,这说明宏观新闻与这些影响盈余公告短期或长期价格反应的因素是不同的。

大多数研究使用CAR[0,1]来衡量盈余公告的即时价格反应,但不同的研究使用不同的漂移度量。很多研究使用CAR[2,61]作为盈余公告后漂移的度量,如Bernard和Thomas(1989),但一些研究使用较长的时间跨度,如CAR[2,75](例如,DellaVigna和Pollet,2009)。为了验证表2中的发现的稳健性,本文根据图2中的回归模型,使用不同的漂移窗口进行测试。图4的Panel A报告了结果,并证实了结论是稳健的。

为了评估宏观新闻对盈余新闻处理的影响,本文还研究了漂移的持续性。在本文的样本中,没有迹象表明在240个交易日之后仍存在漂移。因此,本文将240天的漂移作为基准。仿照Bernard和Thomas(1989)的方法,本文研究了不同时间跨度下的漂移占240天漂移的比例。漂移的持续性是指达到约100%的240天漂移所需的天数。

图4的Panel B显示,在宏观新闻日发布的盈余公告的漂移持续性要短于在其他日子发布的盈余公告。例如,如果盈余公告是在宏观新闻日发布的,大约100%的漂移会在210天内发生,而如果盈余公告是在没有宏观新闻的日子发布的,只有89%的漂移会在210天内发生。对于非宏观新闻日发布的盈余,漂移可能持续到240个交易日。为了测试漂移持续性差异是否显著,本文研究了宏观新闻对210天漂移的影响,这在衡量漂移持续性方面至关重要。图4的Panel A第(6)列显示,这种影响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和实质性。这一发现进一步支持了宏观新闻和微观新闻之间的互补关系。宏观新闻不仅使盈余公告的漂移变小,而且使其在持续时间上变短。

3.2. 投资组合交易策略

另一种检验宏观新闻对投资者对盈余公告反应的影响的方法是设计一个交易策略,以利用非宏观新闻日公告的漂移大于宏观新闻日公告的事实。这个检验提供了对于专业人士是否理解宏观新闻对公司层面市场效率影响的见解。如果他们能够理解对这些影响,那么对于大规模交易的投资者来说,这个交易策略应该盈余能力有限。换句话说,该策略的盈利能力或者低,或者盈利是由流动性差的公司贡献的。如果该策略存在较大的盈利空间,可能表明,即使是专业人士,通常也不理解本文发现的效应。

标准的盈余公告后漂移的多空投资组合会做多盈余惊喜最高分位的股票,并做空盈余惊喜最低分位的股票。由于市场对盈余新闻的反应不足,盈余惊喜最高分位的股票在接下来的季度内将享有高收益。同样,盈余惊喜最低组的股票在接下来的季度内会有较低的收益。

基于宏观新闻的新的漂移交易策略如下。在月份t购买月份t-1在非宏观新闻日发布公告的盈余惊喜最高分位的公司,并做空在非宏观新闻日发布公告的盈余惊喜最低分位的公司。因此,非宏观新闻日漂移投资组合的收益是。本文给月份t构建了宏观新闻日漂移投资组合,此时组合中仅包括在前一个月的宏观新闻日发布盈余公告的公司。这个投资组合的收益是。做多非宏观新闻日漂移投资组合并做空宏观新闻日投资组合的多空投资组合的收益是。这一做法的直觉是,在宏观新闻日进行传统的漂移交易策略是无利可图的,或者有负收益的。因此,如果宏观新闻确实能够影响投资者对盈余公告的反应,那么做空宏观新闻日漂移投资组合并做多非宏观新闻日漂移投资组合将是有利可图的。

图5展示了这个交易策略的结果。第(1)列显示,非宏观新闻日的漂移投资组合每月赚取0.970%的收益,而宏观新闻日投资组合的收益要小得多,并且在统计上不显著(第2列)。多空投资组合每月赚取0.891%的收益(第3列)。在回归中控制了标准的风险因子,即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Fama and French, 1993)。如果使用等权重方法构建投资组合,也得出了相同的结论(第4-6列)。总的来说,这些结果也与宏观新闻和微观新闻之间的互补关系一致。

4. 数据和变量

到目前为止,本文已经证明了宏观新闻和盈余公告之间的互补关系,这一现象在现有的理论文献中尚未得到解释。接下来,本文探讨四种可能的解释。这些解释并不是互斥的。
4.1. 投资者关注渠道

第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投资者关注渠道。如引言中所讨论的,PEAD的主要解释是投资者并没有完全关注到盈余新闻中的信息。因此,当宏观新闻发布时,市场对盈余公告反应增强的一种可能解释是,投资者在宏观新闻日更加关注盈余新闻。像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公告这样引人注目的宏观新闻,可以鼓励投资者关注股票的即时估值。因此,基于盈余新闻更新信念的投资者的比例增加了。

为了测试关注度的解释,本文使用两个直接的关注度度量。一种度量是异常的机构投资者关注度(AIA),它捕捉了在彭博终端上对特定股票的新闻搜索和新闻阅读活动。彭博根据每家公司的股票代码搜索数量和相关文章的点击量给出一个原始分数。AIA是一个月相对于上个月平均原始分数的相对指数,其值从0到4。大多数彭博终端用户都是机构投资者,因此AIA主要是机构关注度的度量(详见Ben-Rephael等(2017))。另一种度量是谷歌搜索量指数(SVI),它捕捉了在谷歌上对每家公司的股票代码的搜索活动。先前的研究表明,SVI更能反映个体投资者的关注度(Da等,2011;Drake等,2012)。

本文首先检验投资者是否更多地关注在宏观新闻日而非在非宏观新闻日发布盈余公告的股票。在图6的第(1)列中,Macroday的系数是正的,并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机构投资者对所有公司在宏观新闻日的关注度高于其他日子。本文定义Eday为每家公司是否有盈余公告的虚拟变量。Eday的系数是正的,并且显著,这表明当公司有盈余公告时,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的关注度更高。

本文主要关心的变量是Macroday与Eday的交互项,其系数在1%的水平上是正的并且显著(第2列)。其在经济意义上也显著。如果在同一天发布了重要的宏观公告,机构投资者对盈余公告的关注度将提高约10%。这表明,与在非宏观新闻日发布盈余公告相比,机构投资者对在宏观新闻日发布盈余公告的公司关注更多。有趣的是,本文并未发现有证据表明个体投资者在宏观新闻日对股市的关注度更高(第3列),并且我们还发现在宏观新闻日,个体投资者对有盈余公告的公司的关注度甚至更低(第4列)。这与Liu等(2019)的研究一致,他们也发现个体投资者的注意力被宏观新闻挤出。总的来说,我们的发现表明,宏观新闻和盈余公告之间的互补关系与机构投资者的关注度有关。

如引言中所述,就基本概念而言,关注度替代效应是否随投资者的专业程度增加或减少并不明显。由于机构投资者对个股的定价非常重要,本文进一步检验这种互补关系是否集中在机构持股率高的公司中。

总的来说,投资者对他们持有的股票比对他们未持有的股票更加关注。这表明了两种可能性。一方面,如果个体投资者更加受到有限关注的影响,当一只股票的个体投资者持有比例高(即一只股票的机构持有比例低)时,效果可能更强。另一方面,机构投资者比个体投资者交易更活跃,因此更有可能对定价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即在机构持股率高的公司中,效果会更强。

为了验证是否如此,本文将公司样本分为机构持股率低、中、高的三组,并分别为这三个子样本重新估计图2中的回归模型。图7的Panel A显示,这种互补关系只对机构持股率高的公司显著。经济意义上的显著性大于图2中的结果。这个发现再次表明了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性。

4.2. 信息传递渠道 

宏观和微观新闻之间的互补关系的另一可能来源是信息内容的互补性。宏观新闻的内容可能使得公司层面新闻的信息含量增加,从而导致市场对盈余公告的价格反应更强。

本文通过检验分析师对公司盈利预测的修正来测试这种信息传递解释。如果宏观新闻对于解读公司层面的新闻有重要作用,分析师应该从中学习,并相应地修正他们的预测。本文借助分析师预测修正数据验证了信息传递解释的两种含义。

第一种含义是,分析师对在宏观新闻日发布的盈余公告进行更频繁的预测修正。本文统计了盈余公告前1至10天的分析师盈利预测修正次数。图8第(1)列呈现了结果。Macroday的系数为正,表明分析师对在宏观新闻日发布的盈余公告进行了更频繁的预测修正。这与信息传递渠道的假设是一致的。

第二含义是,由于分析师能够从宏观新闻中学习,他们对宏观新闻日发布的盈余公告能够发出更准确的预测。本文将预测质量定义为预测误差的负值,这是因为较小的预测误差意味着较高的预测质量。图8第(2)列呈现了结果,系数为正。这表明宏观新闻日发布的盈余公告的分析师预测比其他预测更准确。这一结果与信息传递渠道的假设相一致。

为了进一步证实信息传递渠道的重要性,本文检验了互补关系是否随公司规模和分析师覆盖范围而变化。由于特质风险的分散,大公司往往与宏观经济更相关。这表明,宏观新闻对投资者理解大公司盈余公告更为相关。因此,本文将宏观新闻对市场对公司层面盈余公告敏感性的影响在小、中或大市值公司之间进行比较。图7的Panel B显示,这一互补关系在大型公司中更为明显。同样,图7的Panel C显示,这一互补关系集中在分析师覆盖广泛的公司。这些结果支持了信息传递渠道。

4.3. 盈余公告的策略性发布时机

对宏观新闻和盈余新闻之间的互补或替代关系的估计可能受到公司策略性选择在宏观新闻日与非宏观新闻日公布盈余公告的影响。在Della Vigna和Pollet(2009)的模型中,公司管理层有动力策略性地在星期五发布盈余新闻,以最大化短期价值。同样,管理层也可能在宏观新闻日策略性地发布盈余新闻。这个猜测引发了一个问题,即互补关系是否由盈余公告的策略性时机驱动。

本文通过将当前盈余公告日期与前一年盈余公告日期进行比较,以确定调整盈余公告日期的公司。具体来说,如果公司与前一年同季度的公告日期相差五天以上,本文将公司划分为策略性地提前或推迟盈余公告日期的公司。本文发现,大约80%的公司没有大幅改变他们的盈余公告日期,15%的公司提前超过五天,5%的公司推迟超过五天。

以往的研究证明公司倾向于提前公布好消息并推迟公布坏消息(例如,deHaan等,2015; Johnson和So,2018)。由此,有正面盈余新闻的公司可能会策略性地将其盈余公告日期提前到宏观新闻日,因为这是投资者关注增加的日子,市场对其公告的反应更强烈。而有负面盈余新闻的公司可能会策略性地推迟其盈余公告日期,同时避开宏观新闻日。如果是这样,那么将盈余公告日期提前到宏观新闻日的公司的平均盈余惊喜会比将日期提前到其他日子的公司更好。同样,将盈余公告日期推迟到宏观新闻日的公司的平均盈余惊喜会比将日期推迟到其他日子的公司更差。

然而,图9的Panel A显示,这些猜想在数据中并不存在。将盈余公告提前到宏观新闻日和其他日子的两组公司的盈余惊喜差异(0.013)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 = 0.349)。同样,当公司推迟盈余公告时,盈余惊喜的差异也并不显著。因此,这些结果表明,公司并没有在宏观新闻的配合下,策略性地定时发布他们的盈余公告。

此外,我们还检验了相对于盈余惊喜为负的公司,盈余惊喜为正的公司是否更可能将其盈余公告策略性地改为在宏观新闻日发布,即盈余惊喜为正的公司更有可能在宏观新闻日策略性地发布盈余新闻,因为市场对其公告的反应更强烈。图9的Panel B展示了结果。盈余惊喜为正的公司更不太可能将其盈余公告日期改为在宏观新闻日,相反而盈余惊喜为负的公司则更可能将其盈余公告日期改为在宏观新闻日,这与策略性择机发布的假设相反。

为了验证互补关系是否由公司策略性地改变其盈余公告日期驱动,本文在那些没有策略性地改变其盈余公告日期的公司检查了互补关系是否仍然存在。图9的Panel C第(1)列显示,那些没有大幅改变公告日期的公司在即时反应上系数为0.095,这在统计和经济上都是显著的。那些将其盈余公告日期提前或推后的公司的相应系数不显著。第(2)列显示,这一结论对漂移也成立。总的来说,这些结果表明策略性选择盈余公告发布时机并不是导致宏微观新闻之间互补关系的原因。

4.4. 交易摩擦

本文还检验了宏观和微观新闻之间的互补关系是否可能由公司的流动性溢价驱动。即使存在理性的投资者,如果在宏观新闻日盈余惊喜为正的公司拥有更高的流动性或者更低的交易成本,也可以观察到前述现象,而这些现象可能由公司流动性溢价的变动驱动。过去的文献表明,盈余公告溢价与流动性风险有关(Sadka,2006;Frazzini和Lamont,2007)。

图10对这一解释进行了检验。本文使用两个流动性度量指标:买卖差价和换手率。对于一家公司,较大的买卖差价意味着其流动性较差,而较高的换手率意味着其流动性更好。如果流动性的说法成立,本文期望交互项的系数显著且为正。然而,图10显示,系数并不显著。因此,流动性不太可能解释互补关系。

4.5. 进一步的证据

到目前为止,本文已经验证了宏观新闻和盈余公告之间互补关系的四种可能的解释。本文的结果表明,注意力和信息传递的结合可能解释这种互补关系。接下来,本文对这两个渠道进行两种进一步的测试。

首先,为了验证投资者关注度渠道,本文检验是否有干扰事件影响股市对盈余新闻的吸收。如果外部新闻能够将投资者的注意力从盈余新闻上移开,市场对盈余新闻的反应将会减弱(Hirshleifer等,2009;DellaVigna和Pollet,2009)。对于干扰事件,本文使用与恐怖主义和枪击事件相关的事件。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这两个话题在美国都很突出。恐怖主义和枪击事件在媒体中引起了大量的关注。此外,这种事件通常不太可能直接传达关于公司基本面应如何对盈余新闻反应的信息。因此,信息传播渠道不提供这种外部新闻会影响股价对盈余新闻敏感性的猜测。

具体来说,本文使用RavenPack(一个新闻文章的数据库)来查找与恐怖主义和枪击事件相关的事件。RavenPack的数据从2000年开始,样本期间有778个事件。回归模型与图2中的回归模型类似。本文用DistractDay替换了Macroday,如果第t天有一个上述干扰事件,DistractDay等于1。本文从样本中删除了有重要宏观新闻的日子。

图11的Panel A报告了结果。ES×DistractDay交互项的回归系数是负的且显著,这表明这些事件能够将投资者的注意力从盈余新闻上转移开。在有干扰事件的日子,股价对盈余新闻的敏感度比其他日子小5%(0.049/0.893)。这个幅度远小于本文在主要结果中发现的宏观新闻对敏感度的提升幅度(11%),这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干扰事件对漂移的影响在统计上不显著。这些结果与干扰事件导致投资者对盈余新闻的反应减少的观点一致,这支持了投资者关注度渠道。本文进一步检查了这些事件周围的分析师预测。图11的Panel B显示,有干扰事件的日子的修正数量和预测质量与其他日子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这意味着这些事件并未包含对公司有用的信息,也不影响分析师的预测。

其次,为了进一步区分投资者关注度渠道和信息传递渠道,本文研究了关注度互补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吸引投资者关注股市,但同时又包含很少直接与公司盈余有关的信息。本文关注的引人注目的事件包括高管去世和涉及知名公司的诉讼。这些事件引起投资者对这些公司的关注,他们也可能对其他公司产生关注(Hirshleifer等,2009)。本文验证了市场对盈余新闻的反应是否在有这样的关注度互补事件的日子里更强以及这些事件是否影响分析师对这些公司的预测。

本文从RavenPack收集了一份关于分析师覆盖范围最广的前50只股票的关注度互补事件列表,因为这些公司在投资者中很有名。本文关注两种类型的事件:与高管相关的突发事件(例如,死亡、健康和丑闻)和法律问题(例如,监管调查)。在样本期间,共有325个这样的事件。然后,本文研究它们是否影响了市场对盈余公告的反应。在分析中,前50只股票被排除在外。回归模型与图2中的回归模型类似,只是我们用AttractDay替换Macroday。AttractDay是一个虚拟变量,如果在第t天有上述定义的互补注意力事件发生时,取值为1。我们排除了样本中具有重要宏观新闻的日子。

图12的Panel A报告了结果。交互项ES×AttractDay的回归系数是正的且显著,这表明这些事件吸引了投资者对盈余新闻的关注。对漂移的影响是负的且显著。这些结果支持了互补关注度互补事件会导致投资者对盈余新闻反应更加强烈的猜想。这与投资者关注度渠道是一致的。本文进一步研究了这些事件附近的分析师预测。图12的Panel B显示,关注度互补事件日的修正次数和预测质量与其他日子并无显著差异。这些结果符合这些非信息事件并不影响分析师预测的观点。总的来说,这两个检验都支持了投资者关注度渠道。

5. 结论 

本文探究了宏观新闻的到来如何影响股价对公司盈余公告的敏感性。有限关注模型的研究认为,由于投资者需要在不同的活动中分配认知资源,因此不同信号的关注会相互替代。不过本文发现的实际情况与这个理论预测相反:宏观新闻增加了股价对公司层面新闻的敏感性。因此,宏观和微观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互补的。
一个能够解释宏观新闻和盈余公告之间互补关系的理论是投资者关注度渠道,即投资者在宏观新闻日更关注公司层面新闻。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信息传递渠道,即当有宏观新闻时,盈余公告会变得更具信息价值。本文提供的证据与这两种解释相符。


往期链接



海外文献推荐:因子选股类

向下滑动查看往期链接

第256期:资产定价中的关注溢出效应

第205期:哪些选股因子具有行业配置能力?

第200期:分析师预测与企业盈余管理

185期:左尾动量:股票市坏消息的不充分反应

179期:价值股与成长股的久期——差异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177期:Smart beta多因子构建的方法论:混合与整合

174期:解决规模效应的问题

173期:2018-2020年的量化危机:被大盘成长逼入绝境

171期:Smart beta与多因子组合的最优混合

170期:通胀错觉和股票价格

164期:Smart beta 策略中的“肉”在哪里?

163期:从实体经济角度对股市未来长期收益进行预测

160期:因子的两种类型:基于因子组合的收益分解

157期:在分散化收益的视角下Smart Beta是否仍然Smart

154期:异象策略的相关性结构

144期:价值因子已死?

142期:ESG投资:从罪恶股到Smart Beta

135期:货币政策敞口因子MPE

第134期:横截面与时间序列因子模型比较

第125期:现金流久期因子

第118期: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提升时间序列动量策略

第116期:更高的因子有效性评价标准

第108期:分析师的共同覆盖——动量溢出效应的根源

第99期:低PE,成长,利率:对估值的再思考——最聪明的投资回收期

第98期:低波动需要很少的交易

第97期:机器学习时代的回测原则

第95期:防御性质的因子择时

第90期:收益预测性:来自中美两国供应链的证据

第89期:盈利,留存收益,账面市值比在股票横截面收益中的作用

第87期:因子大陆上的爱丽丝梦游:纠缠因子投资的三大谬误

第79期:不确定性、动量和盈利能力

第77期:因子动量与动量因子

第71期:短期的Beta还是长期的Alpha

第70期:SmartBeta与多因子组合的最优配置

第63期:劳动杠杆与股票收益的截面效应

第62期:利用CART决策树选股

第60期:学术研究毁了因子的预测结果吗?

第59期:策略回测效果如何评估?

第58期:ESG能够提高新兴市场投资的风险调整后收益

第56期:盈余公告收益及标准化预期外盈利

第54期:六因子模型与解决价值因子冗余

第53期:Shiller P/E与宏观经济环境

第52期:微观领先于宏观?非流动性对股票收益和经济活动的预测能力

第50期:因子如何复合——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指数构建方法

第50期:分析报告的可读性与股票收益

第49期:风格在债券投资中的应用

第49期:盈利指标的紧缩指数

第48期:HML因子中的细节

第46期:市值效应的事实与流言

第43期:机器学习与资产定价

第43期:价值投资的事实和流言

第40期:因子择时是与非

第39期:质优股与垃圾股

第38期:隔夜收益与特定企业股票的投资情绪

第37期:因子选择的新指标

36期:一种新的公允周期调整市盈率(CAPE)预测方法

第35期:因子投资模型增强:基于深度学习来预测基本面数据

第34期:工匠阿尔法:风格投资的应用

第33期:风格投资与机构投资者

第31期:因子正交与系统性风险分解

第31期:情景基本面,模型与主动管理

第30期:消化异象:一种投资方法

第29期:风格投资、联动性与股票收益可预测性

第28期:期估值因子的风险来源于哪里?由PB分解得来的证据

第28期:基于波动率管理的投资组合

第26期:收益的可预测性

第25期:价格影响还是交易量:为什么是Amihud(2002)度量

第25期:金融危机期间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

第24期:股票流动性和股价暴跌风险

第22期;估计Beta

第22期:价值、规模、动量、股利回报以及波动率因子在中国A股市场的表现

第19恐慌指数v.s.规模因子

第18期:调整因子在对收益率解释中的表现

第15期:改进的动量模型

第15期:利润质量研究

13期:股票市场波动性与投资学习

13期:社会责任共同基金的分类及其绩效的衡量

13期:因子择时风险导向模型

10期:利用信息因子解释回报

10期:异质现金流和系统性风险

9期:“打赌没有β”投资策略研究

9期:利用条件信息理解投资组合的有效性

8期:因子择时模型

8期:优化价值

7期:动量崩溃

7:  动量因子及价值因子在投资组合中的运用的实证研究

7期:后悔的神经证据及其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6期:持续过度反应和股票回报的可预测性

6期:五因子资产定价模型在国际市场上的检验

5期:价值的另一面:毛盈利能力溢价

5期:卖空比例与总股票收益

4期:巨变的贝塔:连续型贝塔和非连续型贝塔

4期:全球、本地和传染的投资者情绪

4期:投资者更关注哪些因子?来自共同基金资金流的证据

4期:总资产增长率与股票截面收益率的实证

3期:Beta套利

3期:前景理论与股票收益:一个实证研究

3期:趋势因子:投资时限的信息能获得收益?

3期:时变的流动性与动量收益

2期:CAPM新视角:突尼斯和国际市场基于copula方法的验证

2期:资本投资,创新能力和股票回报

2期:风暴来临前的平静

2期:资本投资,创新能力和股票回报

1期:三因子与四因子模型对比与动量因子的有效性检验

1期:五因子资产定价模型

1期:多资产组合中的动量因子影响

1期:基于插值排序标准化变量法和复杂变量的平衡分离树的多因子选股模型

海外文献推荐:资产配置类

          向下滑动查看往期链接

第193期:债券收下限与资产配置:债券在资产配置中所扮演的角色将于何时受到危及?

第188期:ESG的Alpha,Beta和Sigma:更好的Beta,额外的Alpha

第187期: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

第156期:资产配置vs.因子配置——我们能否构建一类两者兼顾的策略

第151期:利用新闻情绪动量进行战术性资产配置

第143期:关于低风险投资的事实与误区

第141期:利用先锋核心+卫星策略指引

第126期:利用Fama-French五因子模型的alpha进行行业轮动

第123期:行业收益的可预测性:使用机器学习方法

第122期:Capital Group 2020年市场展望

第65期:通过VaR Black-Litterman模型构建FOF投资绝对收益组合

第56期:利用低风险现象增强Black-Litterman模型:来自韩国市场的证据

第56期:波动率模型以及波动率的程式化特征实证

第54期:放大市场异象

第53期:风险平价组合与其他资产配置方法的比较探索

第51期:关于公式化价值投资方法的事实

第48期:对风险配置策略的再思考

第41期:投资组合再平衡管理的另一类方法-叠加期权卖出合约

第38期:Smart Beta策略怎么会出错?

第27期:风险因子的风险平价

第27期:桥水基金对风险平价和全天候策略的一些思考

第26期:协方差矩阵的非线性压缩:当Markowitz遇见Goldilocks

第24期:考虑寿命风险的多变量战略资产配置模型

第19期:稳定性风险调整后的投资组合

第17期:推动多因子世界中的战略资产配置

第17期:用更高阶矩衡量组合分散性

16期:将因子暴露映射到资产配置

第14期:风险平价股票组合的转售价值

12期:构造有效收入组合

12期:投资组合中股票数量是否会影响组合表现

11期:对冲基金收益优化投资组合

5期:集中投资与全球机构投资者业绩


海外文献推荐:事件研究类

          向下滑动查看往期链接


第147期:政治事件投资组合

第146期:信息传播速度与卖方研究行业
第138期:心情Beta与股票收益的季节性
第119期:节假日前的公告效应
第115期:粘性预期与盈利异象
第96期:规模效应隐藏于日历效应之中
第47期:工业用电量与股票收益率
第45期:预测中国股票市场的股灾
第40期:IPO 批准对现有股票的影响:来自中国的证据
第21期:低频调仓、收益率自相关性和季节性
8期:机构投资者和股票拆分的信息产生理论
6期:季节性收益
6期:可预测的行为、利润和关注
6期:盈余公告与系统性风险





海外文献推荐:投资者行为类

         向下滑动查看往期链接


第186期:情绪交易与对冲基金收益

第183期:投资决策频率对长期投资结果的影响

第180期:隔夜收益与特定公司的投资者情绪

第167期:决策疲劳和启发式分析师预测

第161期:收益预期是如何形成的?——截面上的趋势外推

第159期:估计分析师预期偏差新方法——投资者是否过度依赖分析师预期

第153期:谷歌搜索量与个人投资者交易者行为

第137期:股票高收益同步性意味着怎样的价格信息含量?

第129期:“懒惰”的投资者——不可忽视的财报措辞变化

第128期:高频交易竞争

第105期:投资者情绪对于异象的解释是否源于“伪回归”

第85期:原油期货市场的知情交易

第78期:高频报价:买价和卖价的短期波动性

第57期:数据提供者的信息中介角色

第55期:分析师的重新覆盖与市场反应不足

第42期:卖方研究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更有价值吗?

第33期:公司债市场收益的共有因子

第23期:媒体关注与消费者投资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20期:高频交易之间的影响

第20期:是什么使得股价移动?基本面 vs. 投资者认知

第18期:短期机构交易的表现

16期:坏习惯和好方法

11期:状态变量、宏观经济活动与个股截面数据的关系

10期:条件夏普比率

9期:强制清算,减价出售与非流动性成本

7期:买方与卖方谁发起交易

7期:后悔的神经证据及其对投资者行为的影响

7期:排名效应和交易行为:卖出最差的和最好的,忽略其余的

6期:持续过度反应和股票回报的可预测性





海外文献推荐:择时策略类

         向下滑动查看往期链接


第184期:市盈率、商业周期与股票市场择时

第166期:时间序列因子择时与横截面因子配权的新方法

第136期:因子溢价与因子择时:一个世纪的数据验证

第106期:宏观经济的风险对因子收益的影响

第86期:哪种趋势指标是你的朋友

第76期:商品期货的特质动量

第32期:行业表现能预测股市走势吗

第14期:几类择时策略的比较





海外文献推荐:公司金融类

         向下滑动查看往期链接


第210期:ESG整合:价值、成长和动量

第204期:媒体报道和投资效率

第182期:以整合法量化ESG投资

第152期:识别导致价值/成长溢价的预期偏差效应:一种基本面分析方法

第150细节决定成败:ESG数据的差异性与责任投资的意义

第145期:预期管理与股票收益率

第103期:全球化风险溢价

第72期:独立董事的价值

第23期:经济周期、投资者情绪和高成本的外源融资

12期:世界各地的资本结构决策:哪些因素重要

11期:财务风险有多重要?

3期:机构投资者对公司透明度和信息披露的影响






海外文献推荐:基金研究类

         向下滑动查看往期链接


第199期:主题基金值得炒作吗

第197期:共同基金的alpha分解:选股与赋权

第194期:基金费率能降到多低?

第192期:小样本下的共同基金筛选

第175期:机器学习能用于基金组合构建吗?

第169期:持股的创新偏好与共同基金业绩研究

第162期:COVID-19期间共同基金的业绩表现与资金流动

第155期:双重调整的共同基金业绩评估

第148期:长期任职的基金经理的业绩表现

第140期:价值平均策略、美元成本平均策略以及随机投资方式的收益对比——基于多场历史数据的实证检验

第139期:投资组合集中度与基金绩效

第133期:使用机器学习法推理基金配置

第132期:晨星债基风格箱构建方法论

第130期:什么时候基金管理技能更有价值?

第121期:使用期权对公募基金的益处

第120期:共同基金业绩,管理团队与董事会

第113期:基于DEA方法的共同基金业绩预测

第109期:只有艰难时期的赢家才能持续

第100期:便宜不一定好:论高费率共同基金的优越表现

第94期:基金经理是否具有市场流动性择时能力

第92期:波动率与主动基金管理者能力

第85期:主动ETF或将何去何从

第83期:基金经理的运气与技能

第75期:ETF的战争从未停止

74期:风格中性FOF:散投资还是成本重负

第73期:基于APB指标的共同基金业绩评估

第68期:弱市赢家方能恒强:对冲基金再不同市场下的表现持续性

第67期:美国ESG基金发展概览

第64期:基金的alpha源自基金经理的管理能力吗?

第52期:美国目标日期基金市场的成败之争

第51期:买方分析师的能力与角色研究

第47期:下滑轨道内部应该如何配置

第46期:时变的基金经理管理能力

第44期:一个有效的下行风险衡量指标下的FOF 策略

第42期:趋势跟踪策略在目标日期基金中的应用

第41期:基金经理的个人特征与业绩    

第39期:风格中性的基金中基金:分散化还是锁定权重?

第37期:如何设计目标基金?

第34期:市场情绪与技术分析的有效性:来自对冲基金的证据

第32期:目标日期基金需要更好的分散化

第30期:一种新的衡量基金经理能力的方式

第29期:基金真的交易越多赚的越多么? 




      海外文献推荐:其他

         向下滑动查看往期链接


第203期:高收益债券适合主动管理

第181期:大美国战后经济周期实证研究

第178期:关于大宗商品投资的再思考

第176期:指数期权套利中的提前平仓策略

第172期:风险恐惧情绪在商品期货市场中的定价作用

第165期:商品期货价值投资



关注我们


风险提示:本报告内容基于相关文献,不构成投资建议。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天风证券-金融工程:海外文献推荐第258期:PEAD现象中宏微观新闻的互补关系》

对外发布时间

2023年06月08日

报告发布机构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吴先兴 SAC 执业证书编号:S1110516120001


点击“赞”或“在看”,及时获取最新推送


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 量化先行者

本文链接:https://17quant.com/post/%E6%B5%B7%E5%A4%96%E6%96%87%E7%8C%AE%E6%8E%A8%E8%8D%90%20%E7%AC%AC258%E6%9C%9F%EF%BC%9APEAD%E7%8E%B0%E8%B1%A1%E4%B8%AD%E5%AE%8F%E5%BE%AE%E8%A7%82%E6%96%B0%E9%97%BB%E7%9A%84%E4%BA%92%E8%A1%A5%E5%85%B3%E7%B3%BB.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

相关文章

市场情绪影响依然显著,基差相对前期有所上行

市场情绪影响依然显著,基差相对前期有所上行

内容摘要本周点评:本周四大期指对应的指数整体上涨,尤其在后半周走势较强,期指合约多数基差主要受市场情绪影响贴水收敛,其中IF、IH合约基差上涨明显,IC与IM合约基差在雪球对冲操作与情绪影响的叠加作用...

科技助力央企,发展空间可期

科技助力央企,发展空间可期

央企是维持社会稳定运行的重要基石、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其承担着高效率发挥“稳经济”重要作用的责任,能够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在当前国际背景下,大国博弈向高科技领域推进,央企科技板块的公司...

招商定量 | 基本面预期修复,成长板块机会更多

招商定量 | 基本面预期修复,成长板块机会更多

投资要点『市场最新观察』结合最新市场数据来看,我们认为当前有两方面数据亮点值得关注:一方面在于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引导盈利预期的修复,结合最新发布的PMI数据来看,无论综合指数,还是新订单、出口订单数据都...

【海通金工】2023冬季量化沙龙(北京场)

【海通金工】2023冬季量化沙龙(北京场)

重要提示:《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过本微信订阅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海通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海通证券研究所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若您并非海通...

【华安金工】近期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回落——“打新定期跟踪”系列之一百五十八

【华安金工】近期新股上市首日涨幅回落——“打新定期跟踪”系列之一百五十八

报告摘要►主要观点·跟踪不同情景下的打新收益率我们估算以下几种情景下的2023年至今的打新收益率。情景1:所有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的股票都打中。A类2亿规模账户打新收益率3.74%,C类2亿规模账户打...

国盛量化 | 择时雷达六面图:经济面与情绪面弱化

国盛量化 | 择时雷达六面图:经济面与情绪面弱化

择时雷达六面图:经济面与情绪面弱化国盛金工的择时雷达六面图主要综合了宏观流动性、宏观经济、市场估值、资金流向、技术指标、情绪指标这六个维度的信息,使用了三十多个指标对未来权益市场给出择时观点并进行研判...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